苹果是如何证明颠覆理论错了?(2)
克里斯滕森的有关颠覆的第二个理论——低端市场颠覆理论——是我认为存在破绽的理论。克里斯滕森最先是在《颠覆、崩溃和消散的可微分性》(Disruption, Disintegr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differentiability)一文中描述该理论的,之后又在《创新者的方案》(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一书中展开讨论。该理论也是克里斯滕森前文中对苹果持批评观点的理论基础。
简单来说,整合方式在新市场的初期会占上风,因为能够制造更好的产品,人们愿意为之买单。但是,随着产品类目的成熟细化,即使模块产品已经“足够好”——顾客或许知晓整合产品有更好的功能或参数,但是仍旧不愿意为之花更多的钱,这时低价格厂商,也就是从制造低端产品零件起家的那些公司,开始逐步占有市场。克里斯滕森确信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iPod上面,他和许多支持者一样,也确信这一点会发生在iPhone上。
换句话说,这种理论认为,即便现在还不能肯定说iPhone已经在高端市场饱和、增长将会放缓,但也肯定:iPhone将很快完全失去顾客,面临总销量的暴跌,足够好(good-enough)的安卓系统将以几百美元低于iPhone 5C的价格发起挑战。
理论中的缺陷
有趣的是,克里斯滕森自己在其理论的第一句中就说出了缺陷所在:
任何产业都是如此——不仅仅是电脑和MP3播放器,航空业和软件业也是如此,还有医疗器械,等等等等。
这就是问题所在:消费者不会去买航天飞机、大型软件或者是医疗器械。只有企业才会这么做。
克里斯滕森的理论基于商业客户购买决定的案例,而不是消费者。这一点很重要:
•买方是理性的。
•每一个重要的产品参数都可以录入文档并且量化。
•模块制造者可以在所有对买方重要的指标上都变得“足够好”。
如上三点假设在消费者市场都不成立,这一点,也最终导致了克里斯滕森理论的失败。我们逐个来讨论:
——消费者是理性的吗?
当我们在说“理性的”一词时,指的是“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该理论是传统经济和商业理论的基础。基本上——请原谅我在后面的简略——一个理性购买者会持续不断且精确权衡利弊,并随之做出选择。
在低端颠覆理论当中,理性购买者考虑优秀的整合制造产品以及较差(但也还不错)的模块制造产品,认为后者“足够好”,并且因为价格更便宜而选择后者。购买者知道整合制造产品更好,但是不愿意为不需要的功能支付额外的成本。
理性选择理论的问题可以用两个方式阐述。第一,消费者不是理性的,他们有各式各样的动机,容易被广告打动,缺少产品知识,沉溺于连续不断的满足感⋯⋯等等。有趣的是,企业客户通常是及其理性的,比如某位要选购软件的CIO,权衡的就是性能和价格。哪一个解决方案的得分高,哪一个就胜出。换句话说,低端颠覆理论所包含的第一个假设在企业市场有效,但是在消费者市场不成立。
——消费者会去计较甚至量化每一个重要的产品参数?
拿一个日常需求普遍的产品来说,消费者最看重的参数,是简单易用。但这不是唯一一点,还有,很好地完成功能任务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所有其他条件都等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希望获得更棒的用户体验。
有趣的一点是每人能够在用户体验上做得过分。我在《苹果和创新者的窘境》(Apple and 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文中有过展开叙述,这是我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分析了为何iPod没有被颠覆的原因。
苹果将用户体验作为差异化优势有着意义重大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创新者困境的案例当中:一种用户体验是不可能被评为“过分好”的。竞争者只能寄希望在用户体验上跟进或者超过原创的产品,而原创的产品却永远不会做得过分(有人会因为觉得自己享受好产品“太过”而去选择“较差”的产品吗?)。没有比首款Macintosh机更好的例子了,因为极佳的用户体验,而始终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只有当“足够好”的Windows 95出现时,Macintosh的市场份额才开始急剧下降。(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