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广电信息:业务重大转型 广告业务或成亮点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0-20 15:59 
核心提示:我们在这里强调,公司年均结算用户是计算IPTV订阅收入的准确依据。市场容易混淆年均结算用户与年末结算用户的概念(年均结算用户是年初、年末结算用户数的平均值),进而导致预测偏差。

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电信息,600637)在资产重组后,业务发生重大转型,成为中国市场极为稀缺、牌照齐全,几乎能够覆盖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系统解决方案、有线电视等所有新媒体业务领域的服务提供商。其全资拥有百事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百视通”)、上海广电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简称“广电制作”)、上海文广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文广科技”)三家公司,并持有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信投股份”)21.33%股份。其中,百视通是广电信息最主要的资产构成和收入来源,百视通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和最大的IPTV运营商,也是国内领先的新媒体综合服务提供商。其2010年全国IPTV用户超过400万,其中上海用户达130万。

我们预计广电信息2011-2013年的EPS(每股收益)分别为0.35元、0.56元、0.74元。我们综合选取传媒、影视制作和新媒体等行业的公司作为可比对象,其2012年平均PE为28.3倍。基于广电信息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和未来预期的高成长,我们给予其目标价16.8元/股,并首次给予其“买入”的投资评级。

昨日广电信息收于12.74元/股,涨0.87%。

IPTV面临多方博弈格局

借助电信运营商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国内IPTV用户将迅速得以积累。在IPTV试点阶段,百视通所覆盖的主要试点地区(上海、广东、江苏等)光纤到户普及速度将有望快于全国其他地区,从而有利于百视通更快地获得收益。

首先,IPTV是高门槛行业,先发优势十分重要。目前,IPTV内容服务牌照具有稀缺性。在试点阶段,仅百视通技术、央视国际拥有全国性内容牌照,被允许在全国范围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另有地方性牌照4张。我们推断即使试点结束,为了避免广电系统的内部过度竞争,以及考虑到地方广电经营实力,增发全国性牌照的数量有限。

其次,IPTV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之间耦合性很强。电信运营商与广电内容服务提供商之间,在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分成模式、终端设备、用户体验等环节有深入配合,这保证二者合作的长期性和紧密性。因此先行布局的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此外,百视通在平台运营、研发、版权储备等方面远超竞争对手。

不过,当前IPTV也面临多方博弈的格局。各省市特点不一,要在电信、广电之间寻求利益均衡。以往,百视通采取了直接对接地方电信的“1+1”模式(内容集成商+电信运营商),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进一步扩张中,面临其他厂商的压力(主要是央视国际)和地方广电的反弹,市场担心其模式是否可持续,并维持领先地位。

我们认为,市场不必过分担心央视国际对百视通的抑制。相反,引入适当竞争会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

市场还担心百视通的“1+1”模式绕开了地方广电会遭遇阻力。但应该看到,地方广电与百视通实质是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百视通对播控平台主导地位不变。随着各方关系理顺,将大大推动百视通在全国各地区的扩张。据我们了解,百视通相较以往已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市场策略,通过让利等形式与地方广电一起拓展市场,并取得实际成效。因此,我们认为百视通的行业地位依然稳固。

5年用户复合增长率46%

当前看,IPTV用户订阅收入增长有保障。由于IPTV是新兴业务,可借鉴历史依据少,我们采用情景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人均收入、带宽接入、政策管制等因素,根据不同情景下IPTV对宽带渗透率变化情况,来预测用户规模:

乐观情况,我们采取上海市作为参照。上海是国内人均收入最高、宽带条件最好、IPTV目前发展最充分的城市。2010年上海市IPTV用户为130万,宽带用户487万,渗透率为26.7%。假设5年内全国IPTV对宽带渗透率接近上海水平,则2015年全国IPTV用户有望增至6538万。

中性情况,增加江苏和广东两个IPTV发展较早的试点省份作参考。2010年江苏、广东IPTV用户分别为170万、110万,IPTV对宽带渗透率分别为16.2%、7.9%。三地平均为16.9%。假设5年内全国IPTV对宽带渗透率接近此平均水平,据此测算,2015年全国IPTV用户将达到5080万,5年复合增长率为46.6%。

悲观情况,采纳江苏和广东的平均水平作参照。对应2015年全国IPTV用户为3481万。

总体上,我们预计2015年IPTV用户规模介于3481万和6538万之间,我们采纳中性情景预测值。

用户高速增长将驱动百视通的IPTV订阅收入增加。根据我们的测算,按照年末结算用户口径计算,2010年百视通的市场份额为64.3%。考虑到全国性内容牌照的稀缺性以及公司综合竞争优势,百视通在试点阶段有能力维持半数以上份额;2012年后,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份额降至50%左右。

基于此假设,我们预计2011年百视通IPTV年均结算用户将达654万户,比2010年增63.4%;至2015年达到2295万,5年复合增长率为41.8%。

我们在这里强调,公司年均结算用户是计算IPTV订阅收入的准确依据。市场容易混淆年均结算用户与年末结算用户的概念(年均结算用户是年初、年末结算用户数的平均值),进而导致预测偏差。

同时,我们看好高清业务取代标清。原因在于:高清节目具备更佳的收视体验和提高增值收入可能性;阻碍高清普及的带宽瓶颈将被解决。百视通现有用户基本是标清信号,相应户均ARPU为8-10元/月(即从电信运营商获得的结算分成)。百视通已开始小规模试验高清信号,高清信号升级后,户均ARPU约为20元/月。我们预计百视通高清用户占总体比例有望从2010的零基础增至2015年的45%。

百视通广告业务被低估

除了基本订阅服务,百视通在前向、后向收费业务方面均有较大扩展空间。

后向收费业务主要是广告。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低估了IPTV广告的潜力。与有线电视、网络视频相比,IPTV广告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属性高端、IPTV主要绑定了电信宽带用户中消费能力较强的中高端用户;可精准量化投放效果,IPTV是一种主动可追踪的技术,广告投放时可以精准统计用户的点击、播放次数,并按照CPM(每千人展示成本)售卖。百视通广告业务尚处于培育阶段,业务范围仅限于上海一地。用户规模不足和品牌影响力小制约了业务发展。但这一瓶颈有望在未来1-2年得以突破。同时,百视通依托东方传媒的资源,在广告客户资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后势增长空间广阔。

根据我们的预测,2013年百视通用户规模将超过千万;并且在试点阶段结束后,IPTV服务会进一步辐射全国范围。基于此,我们看好广告业务成为推动公司业绩中期增长的动力。我们预测百视通广告收入将由目前不足8000万元,增至2015年的4.4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51.5%,成为百视通收入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测算较为保守,实际收入可能更高。

此外,我们分析广电信息占据产业链关键位置,是未来第四屏的主导者。

终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四个屏幕(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对日常生活影响最为广泛。其中,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均处于比较开放的产业环境中,竞争激烈,产业链高度发达;传统的电视产业则受到严格的政策管制,市场开发并不充分。但是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互联网电视等视频服务的出现,为开发基于电视端的多元业务提供了良好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