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高精地图成自动驾驶车上路难迈的坎(2)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文丽娟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1-09 11:09 
核心提示:2017年7月,大众奥迪宣布,于2018年量产上市新一代A8车型,将搭载中央驾驶员辅助控制器的传感器组,并称这是全球首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可以在交通拥堵、车速不超过6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和国道上进

2017年7月,大众奥迪宣布,于2018年量产上市新一代A8车型,将搭载中央驾驶员辅助控制器的传感器组,并称这是全球首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可以在交通拥堵、车速不超过6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和国道上进入自动驾驶状态,但道路需有隔离带分隔行车方向;另外,可以在停车场自动停车和自动驶出车库,驾驶员可以在车内或车外使用手机APP进行操作。

奥迪呼之欲出的L3自动驾驶车量产,似乎将“人机混合”驾驶的时代帷幕猛然拉开。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在全球已有近20家企业,推出了在2020年前后量产L3级或L4级自动驾驶车的时间表。

从各自争霸到联盟竞争

由此,自动驾驶汽车进入了量产前夜。但这更像是一个混沌、各自争霸的夜晚。

互联网公司掌控智能端,积累了深度学习算法,擅长高精地图,曾试图颠覆传统汽车产业。譬如,百度在2013年启动无人车项目研发,两年后,在北京高速公路上高调调试改装后的宝马自动驾驶车,并宣布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但4年后,百度放弃独自研发无人车,转而推出自动驾驶技术开放生态体系“阿波罗计划”(Apollo),走向提供软件平台和解决方案服务的生态系统模式之路。

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谷歌,早在2009年便开始研发无人车项目,于2014年发布了一辆无方向盘的无人车“萤火虫”,但除此以外,再无其他消费级产品推出。2016年,谷歌放弃造车计划,告别整车业务,专注于做无人驾驶系统。

“仅在百度无人车上搭载的激光雷达就要花50万元人民币左右,根本无法在当前量产车型上搭载。”在2016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时任百度高级副总裁的王劲曾透露。智能装备昂贵的价格,让互联网公司的造车成本居高不下,也让他们的造车梦被暂缓。

传统车企对于AI深度学习和算法,更像是初学者,但在车辆控制和集成领域,他们具备互联网公司不可企及的优势。

以ADAS为例,传统车企对该系统的研发历史超过了近20年。目前常见的ADAS功能有盲区检测、自动泊车、自动紧急制动、前方防撞预警、车道偏离警示、车道保持等。

而作为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芯片厂商,如英伟达、英特尔、高通等,也在积极参与这场“军备竞赛”,并迅速掐住智能“咽喉”。

成立于1993年的英伟达,受益于自动驾驶AI芯片研发,成为这个产业链上的获益者。2015年1月,英伟达推出面向自动驾驶系统的专用计算平台NVIDIA DRIVE PX,目前已有丰田、奥迪和沃尔沃等传统车企接入。

“互联网公司、传统车企、芯片商,各有优劣,在这几年的竞争中,他们逐渐知道单枪匹马很难成功,为了实现软硬件整合,开始联盟。”陈立彤介绍。(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