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数据合规呼吁“全生命周期管理”(2)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李含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12-27 11:29 
核心提示:郭锋在会议上表示,对个人身份信息的使用往往涉及隐私权,法律很难作出清晰的划分,他认为可以掌握两个标准。 一个是普通人标准,就是在普通人看来这些信息不能公开,一旦公开就会造成不安全感,比如姓名、出生日期

郭锋在会议上表示,对个人身份信息的使用往往涉及隐私权,法律很难作出清晰的划分,他认为可以掌握两个标准。

“一个是普通人标准,就是在普通人看来这些信息不能公开,一旦公开就会造成不安全感,比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婚姻状况、财产信息、基因信息、行踪轨迹等;第二是明示同意标准,即可以公开什么信息,以什么方式公开这些信息,公开信息是否要告诉对象,应当取得当事人明确授权同意。在不侵犯自然人隐私权的情况下,合法的商业主体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法律应当允许。”郭峰说。

数据本身是否享有权利需明确

在大数据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基础之上,人工智能正在加快走进人们的生活。从商业领域中的可穿戴交互式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再到公共领域中在交通、医疗领域、金融等行业,人工智能运用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已经成为最热门的领域。

腾讯集团法务副总裁江波就以一组人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例子,描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悄无声息地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我们出行之前,会打开地图,大数据的算法就会推荐一个最为顺畅的一个出行的路径。我们打开社交或者新闻的App,大数据算法会给你精准推荐符合你个性需求的信息。通过公众号,包括人脸识别的功能,可以在家里面实现上网的立案、缴费包括庭审等等一系列的司法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医疗技术,可以提升癌症的检出率,实现癌症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江波介绍。

“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周围的整个世界,与此相伴的,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海英表示,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下,更强大的识别功能会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收集更多数据,数据的收集使用可能不完全依赖于事前设定的条件,而是有自动演化的发展。

此外,李海英还提到,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人工智能算法的歧视性问题、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风险和责任问题,都会对当前的法律规范体系带来一定的影响。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汉华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数据控制者与数据主体之间的合规问题逐渐显现,将对大数据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而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韦犁看来,大数据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需要明确数据本身是否享有权利。

“数据产权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是一个财产权,还是知识产权?消费者的数据集中到一个公司里边,使用权、所有权、分配权都在哪里?这都是合规工作当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韦犁表示。

大数据合规监管应审慎包容

在大数据运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规范数据使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