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立法考量(3)
因此,很多学者、甚至是对人工智能非常乐观的学者也同意,人工智能只作为判断的辅助,判断的权力始终把握在人类手中。
法律挑战
“对于人工智能的立法,到底是应该鼓励还是控制?”张平教授提出了关键之问。
在她看来,在人工智能的不同阶段,立法考量也不同。过去所有的技术进步,法律都持鼓励态度,但到生物技术之后这种考量就不一样了,包括后来的大数据开发应用,政策上当然是鼓励的,但法律上还是慎重的,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则应比生物技术、大数据应用更为谨慎。
很多与会者都提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
王新锐分享了Facebook当年的案例。
2011年,Facebook因人脸识别和标记功能未按地方法律要求告知用户被诉,随后又因采集面部特征前未能明确提醒并征求用户同意而受到德国和爱尔兰相关部门的调查。
尽管Facebook辩称默认开启这一功能是因为用户通常不会拒绝人脸识别并且用户有权随时取消,但仍被德国当局认定其违反了数据保护法。
最终,Facebook被迫在欧洲地区关闭了人脸识别功能,并删除了针对欧洲用户建立的人脸数据库。
张平将个人信息的保护视为人工智能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之一。她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身权不受侵害、敏感信息无害传播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最低原则,未来个人信息的收集是无法避免的,但一定要坚守这一底线。
王新锐给客户的建议通常是,人工智能开发者在收集、使用数据的过程中,还要遵守安全保障原则,采取适当的、与个人信息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相适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检索、披露及丢失、泄露、损毁和篡改个人信息。
张平同时呼吁,人工智能时代应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她提到了美国的“橡皮擦法案”,即2015年在美国加州开始实施的该项法令规定,针对未成年人在社交网站上公布的内容,包括图片、消息或博文,如果未成年人要求删除,则社交网站应当删除指定信息,而且社交网站负有向未成年人提示此项权利的义务。该法旨在避免未成年人因其年少无知的行为而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随着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预期,许多人也提到了将来可能出现的电子人格对现行民法提出的挑战:现在已经广泛出现的如人工智能大量产生自己的作品,谁才是作品的权利人?未来机器人应该享有哪些权利?(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