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二维码尚缺系统化监管机制(3)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马树娟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4-06 14:37 
核心提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中国电子商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发起成立第三方二维码公共服务机构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旨在推进自主、安全、规范、可控的二维码产业生态发展。 张超介绍,2014年,中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中国电子商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发起成立第三方二维码公共服务机构——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旨在推进“自主、安全、规范、可控”的二维码产业生态发展。

张超介绍,2014年,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主导规划建设了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二维码注册认证平台、开放平台、二维码应用市场三大子平台),为社会提供二维码应用公共服务,目前已有近4.5万家机构、企业在平台进行了注册,开展了示范应用。

张超介绍,针对二维码的生产和流通,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建立了统一的二维码身份标识注册管理机制(类似于公民身份证体系),可以实现回溯。

针对用户“扫码”安全,张超介绍,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也研发了“二维码安全防护系统客户端(码盾)”,用户安装后扫描二维码时,“码盾”可进行全程安全检测,为用户提供风险预警、拦截等服务。

此外,张超表示,“码盾”还向社会开放接口,用户使用嵌入码盾SDK的软件扫描二维码时,将启动云端检测,如果发现该二维码存在安全隐患,则会提示用户谨慎打开。

杜志辉表示,从行业角度讲,企业应主动在第三方二维码注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注册认证,从源头和发码解码机制上统一规范管理,保障用户“扫码”安全;从政府角度讲,应尽快研究出台二维码产业发展政策、法律法规及指导意见,完善保障措施,比如重要领域加强二维码监管、制定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等。

由于目前用户多使用一些含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APP来扫码,对此,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铁明建议,对于此类APP,应当进行实名登记、备案审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避免一些技术开发者在APP中非法篡改扫描结果,获取非法收益。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生成二维码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每天生成的二维码数量庞大,如果要求每个应用主体对生成的二维码都进行注册认证,恐难以实现。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安全中心副主任王玥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从安全观上来看,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新类型,对于其管理无论是建立注册解析的公共服务平台,还是建立行业协会的认证机制,都应当秉承技术中立的思想,不强制要求具体的技术实现形式,但必须能够达到保障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目的。

可用大数据检测方式过滤恶意网址

王克表示,二维码诈骗如普通电话诈骗一样,属社会发展的跟伴现象,不可避免,不要追求新技术能做得万无一失,向用户普及安全使用二维码的知识,是防止诈骗的有效方法。

360反诈骗专家刘洋提醒用户,应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使用APP;扫码前一定要仔细辨别二维码是否存在被更换、被涂改等痕迹,如果属于后者,务必提高警惕。

此外,刘洋建议用户,在手机上可以安装一些安全软件,若不慎扫码进入钓鱼网站,或是下载了木马APP,安全软件可以直接拦截钓鱼网站和木马,保护手机安全。(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