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二维码尚缺系统化监管机制(2)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马树娟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4-06 14:37 
核心提示: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目前,网络上二维码制作和扫描软件数量庞大,在网络上输入二维码生成器,瞬间可以出现上百万条检索结果,在这些二维码生成器中,随意输入文字、图片、网址,短暂数秒就可以轻松免费地制作出一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目前,网络上二维码制作和扫描软件数量庞大,在网络上输入“二维码生成器”,瞬间可以出现上百万条检索结果,在这些二维码生成器中,随意输入文字、图片、网址,短暂数秒就可以轻松免费地制作出一个二维码。

二维码制作的低成本,也成为不法分子骗取钱财的新方式。福建警方近日就破获了一起利用二维码诈骗共享单车用户费用的案件。

据警方介绍,从今年2月起,两位犯罪嫌疑人伪造了包括摩拜、哈罗等品牌共享单车的数百枚二维码,设置了299元、199元、99元三档转账金额,先后骗得赃款3200余元,共有超过70名受害者上当受骗。

在伪造共享单车二维码外,伪造水电费二维码通知单,粘贴假二维码交通违章罚单等骗局也屡屡出现。

目前尚无系统化监管机制

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EMCG组长王克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二维码就是一组字符串(网址)的图形化表示,一组字符串本身不存在安全问题,在字符串网址上无法标识真假。
针对二维码领域诈骗事件频发的现象,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执行主任张超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二维码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尚处于初期阶段,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工具缺乏统一管理,网络上可以随意生成二维码,没有对“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形成系统化监管机制。

“此外,大部分应用单位的系统和二维码承载的信息,还未经第三方机构统一审核、监控、追溯和认证,成为了木马病毒、扣费链接及不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容易造成消费者扫码后话费被扣、银行卡被盗刷。”张超说。

张超认为,助推二维码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标准规范和统一注册认证是关键,加快推进二维码规范应用机制建设和二维码标准化管理的普及,建立一套健全的产业发展体系机制,才能引导二维码产业生态建立,真正解决社会各方对于二维码应用的规范和安全需求。

杜志辉也认为,目前亟需建立完善的二维码信息安全监管机制,把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工具统一管理起来,让二维码统一经第三方机构审核、监控、追溯和认证,这样就管好了二维码“生成”和“解码”两个出入端口。

行业尝试建立回溯机制

“二维码产业链条长,涉及应用和管理环节多,由于我国现行部门职责划分致使目前二维码应用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标准不同、难以协同’的突出问题,现有的行政体系难以协调统一。”张超表示,针对这种现状,应发挥行业组织的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市场倒逼机制,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制定二维码的基础共性标准,搭建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机制+技术+标准”三位一体的方式,引导并推动二维码安全规范应用。(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