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微软回应补缴税款:并非因为有避税行为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1-26 14:52 
核心提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已经着手反避税立法,并陆续扩充,2008年颁布《企业所得税法》之后又对反避税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更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陆续签订了双边税收协议。

11月26日上午消息,微软被要求向中国补缴8.4亿元(约合1.37亿美元)的税款和利息一事今天受到各界关注。据新浪科技了解,微软公司进行税务补缴并非因为在华存在避税行为。

“补缴”税款真相

路透社今天有关中国税务部门向微软补征约1.4亿美元税款的消息,让微软陷入了舆论风暴。但是新浪科技了解之后发现,事件真相并非是因为微软有着避税行为。

事实真相是:2012年,中国和美国达成双边税务对等协议,根据该协议,微软会将已经上缴美国的税收按照分成比例付给中国,美国再同等返还给微软。

正是按照中美双边税务对等协议,微软公司在2012年向中国税务部门上缴约8.4亿元人民币(约合1.37亿美元)的税款,随后,美国税务部门又将同等金额的已征税款返还给微软。

在今天路透社的报道中,由于没有进行更为详尽的解释,导致舆论几乎一致认为,微软在华存在避税行为。

微软内部人士对于相关媒体的报道感到不满,并称公司蒙冤,但是由于未被公司授权对此事发表评论,这些人士要求匿名。

微软有过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已经着手反避税立法,并陆续扩充,2008年颁布《企业所得税法》之后又对反避税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更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陆续签订了双边税收协议。

在中美双边税收协议拟定的过程当中,微软就曾促进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与美国国家税务局就税收的双边分成比例达成协议。

据媒体公开报道,微软于2008年12月提出双边预约定价申请之后,中美经过3年4轮谈判之后,双边预约定价才开始生效。

为了庆祝这一协议的达成,微软还与北京市海淀区的税务部门召开过专门的发布会。因为,这解决了微软等美国公司在华经营面临的税务政策困扰,也避免了被双重征税。

中国加大打击避税行为

虽然微软这次蒙冤,但是中国加大对跨国企业避税行为的打击力度确是一件正在进行的事情。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向境外转移利润,避免或减少了很多在中国缴税的义务。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通过实施“管理、调查、服务”相结合的反避税防控体系,有效防止国家税收流失。

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反避税对税收增收贡献仅为4.6亿元,2013年反避税对税收增收贡献达468.6亿元,累计增幅达100倍。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廖体忠日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反避税调查并非只针对来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税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中国企业向海外转移利润的调查。

在日前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已全面加入G20框架下国际反避税大行动。这意味着中国通过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提升反避税水平,力堵跨国公司的避税通道。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