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融资难到底怎么破?(2)
唯有谨慎的金融机构显得格格不入。很多时候是地方政府大张旗鼓的招标,咨询机构秒出方案,实体企业蜂拥投标,最后到了金融机构这里纷纷搁浅。近期的一个事件颇具代表性,成都路桥不惜承担500万违约金终止了一个82亿的PPP项目,核心原因正是过不了金融机构这一关,这很可能成为一个趋势,大量曾经热炒的PPP项目可能因为融资难而关门大吉。
忍辱负重的金主
项目落地难真的是因为金融机构太抠门?显然不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有权利做出投与不投的选择,这是市场化的最基本原则。之所以大部分机构投出不信任票,是因为PPP项目本身存在问题。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如果把PPP项目比作餐厅,那很多餐厅实在是让人下不去手。
第一,餐厅环境不好: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监管机构九龙治水,政策存在冲突。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上位法缺失,现存的多为部门规章条例,层级较低,法律效力不足,且九龙治水的情况下,很多部门的政策存在冲突之处。比如,之前鼓励政府购买模式,结果87号文又紧急叫停,让很多金融机构措手不及。二是契约意识匮乏,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履约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对金融机构保障机制尚属空白,缺乏完善的收益保障和退出保障机制,金融机构利益无法保障。
第二,配套服务不全:PPP是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但公共服务领域的很多配套改革严重滞后。PPP作为一项重要的投融资机制体制创新,可突破市场垄断,放开市场准入,让市场主体成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力,从而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PPP配套改革还未跟上,对社会资本放开的领域有限,存在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同时配套政策还在制定中,尚不到位,使社会资本参与时十分被动,制约PPP发展。如市政公用相关领域价费体系较为模糊,下游价格改革不到位,多由政府定价,还未形成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加上财政补贴机制尚未完善,影响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的合理测算。
第三,食材品质不佳: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地方政府只想甩包袱,不愿意把好项目拿出来。中国用不到3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PP市场,财政部入库16万亿,发改委推介三批项目6.37万亿,加上未入库项目,保守估计可达30万亿。但是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优质项目不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一些基层政府不舍得把“含金量”高、收益率高的“好”项目拿出来做PPP,而把一些资金来源少、回报率低的项目上报做PPP,预期收益率一般在6%左右,对金融机构来说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二是负责PPP项目方案设计的咨询机构专业能力良莠不齐,PPP中介服务市场鱼龙混杂,很多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难以做到客观中立,切实为项目质量把关。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可参与的项目有限,且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对项目质量进行甄别。
第四,厨师厨艺不精:社会资本多倾向于赚钱短期工程利润,长期运营能力不够。PPP项目大多包含了工程部分,施工企业不可或缺,也是提升PPP项目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抓手。但是现阶段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多为大型央国企建筑企业,参与PPP的最大动力是赚取前期相对丰厚的施工利润,倾向于建设期满后退出,不参与项目运营阶段。有的央企参与PPP项目时甚至明确提出“三不原则”——不出资、不占股、不增信。这对于金融机构明显是不公平的,获得的收益率偏低,但几乎承担全部的风险,收益风险不太匹配。(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