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当银行遇上互联网 非得“你死我活”?

来源:21世纪网 作者:张珍珠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8-08 14:27 
核心提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侯维栋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进行深刻变革后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这一业态势必会对银行带来冲击,包括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如P2P贷款融资平台,就会对传统存贷业务带来不同影响。

21世纪网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火焰已烧至近身,传统银行业已经按耐不住了。7月6日,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宣布拟打造“支付+融资”综合电商平台。

凭借新技术、新思维,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以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闯入原本壁垒森严的金融界,再加上近来颇具争议而倍受关注的P2P等新兴草根金融,热闹非凡,好戏连台。

金融,这一传统银行、保险的专属领地似乎正在被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面对“不速之客”,银行大佬们该如何应对?

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的挑战

据悉,目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移动支付逐渐替代传统支付业务(如信用卡、银行汇款等);其次是大电子商务企业涉足金融,阿里巴巴金融冲击传统信贷模式;最后是P2P网络贷款平台井喷式发展。

阿里旗下有两家位于浙江和重庆的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订单贷款,同时为淘宝和天猫商城购物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支付。 凭借其电商平台上积累的信用数据,其运营成本大大低于银行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贷已经累计为超过32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不良率仅0.87%。

京东商城和苏宁电器也先后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进军供应链金融。马化腾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对媒体透露,腾讯也在考虑申请小额信贷牌照。

对互联网大鳄来说,目前缺的也许只是一张正式的银行牌照。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的挑战,集中表现在支付、信贷、客户基础三个方面。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近几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从无到有有序地发展,已经不限于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延伸到传统的水电气缴费、信用卡还款,包括代交交通罚款等方面,2010年至今,支付宝的支付金额已经超过了二万亿,以支付宝、财富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占到市场份额的八成,已经超过银联和银行的网银支付的总量。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传统信贷单一的信贷供给格局,网络信贷快速发展。以阿里网络贷款为代表的网络信贷迅速发展,以阿里信贷一个比较旧的信息,阿里贷款已经累计为超过十万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额度累计超过260亿。另外,以人人贷、拍拍贷的贷款平台不断涌现,互联网的直接融资模式正在形成。

互联网技术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高速发展的电子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数据信息,互联网金融拥有了比任何一家单一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据统计,阿里巴巴现在有超过八千万的注册客户,有超过一千万的企业仓库。(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