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渐显成熟 融入体系多方合作是主题
走过2010年,迈入被业界普遍称为移动支付元年——2011年,移动支付在我国也逐渐成熟起来,在日前举办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已经初步明确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但是,移动支付领域的标准并没有完全实现统一。据了解,在近场支付标准之后,移动支付还面临端口和终端的标准、安全标准等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问题,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仍未能完全实现。此外,在手机购物中如何保证账户安全,仍是多数消费者的担忧。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移动支付如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是一个新兴产业,由于产业链的复杂性以及合作模式的多样性,未来竞合关系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若只是简单的利益争夺,很容易造成内耗,市场蛋糕很难做大。
张萌表示,业务的推广与应用会成为移动支付能否真正发展的关键,而这一切又取决于与商业生态体系的规模化支撑程度,企业只能去适应或者是重新建立一个相应的体系,假如已经存在一个规模化发展的系统,那么新建体系势必会与原有系统产生冲突,使得压力成倍增加,因此,放弃话语权控制,融入体系,通过合作资源提升话语权,更能赢得市场发展先机。
张萌说,对于产业链合作,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众多,而且各方都拥有独特资源,所以建立全产业链的合作包括移动移动支付厂商、银行、银联、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以及中间配套商等等,通过全产业链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协助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我们可以预见,在即将迎来的移动支付爆发期,标准的统一和企业的合作将极大的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统一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性的投资,形成产业合力,更能够让规模化的应用尽快投入市场。
相关链接
关于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
移动支付有两种,一种是近距离支付,即近场支付,另一种是远程支付。目前国内使用的移动支付方案主要有两种: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方案和基于2.4GHz的RF-SIM卡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NFC技术是现有POS终端机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的标准,是全球手机移动支付领域的事实性标准。该技术属于近距离支付,在信号传输方面属于低频范围,信号识别距离在5-10厘米。2.4GHz的RF-SIM卡方案属于远程支付,穿透性比较强,信号识别距离最远可达10米左右。
易观国际认为中国移动移动支付产业将经历这么四个发展阶段,01-09年基本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这个阶段是以电信运营商和银联的探索为主,第三方支付厂商是逐步介入。目前所处的是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移动支付的前景被大家广泛看好,运营商、银联和支付厂商分别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细分的领域逐渐形成领先的地位,预计2014-15年多样化的平台会经历整合的阶段,预计在2016年之后移动支付产业链会呈现完全开放的状态,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也会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