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扩军加剧银行网贷步伐

来源:未知 作者:李静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5 10:55 
核心提示:互联网发展迅猛,谁都想来分一杯羹。特别是有电子商务快速崛起的经历在先,还没能在在互联网大举开拓贷款业务的银行自然是看的心里痒痒。要止痒,只能迎头从传统线下贷款业务走出来,才能对得起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网络恩宠。

互联网发展迅猛,谁都想来分一杯羹。特别是有电子商务快速崛起的经历在先,还没能在在互联网大举开拓贷款业务的银行自然是看的心里痒痒。要止痒,只能迎头从传统线下贷款业务走出来,才能对得起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网络恩宠。电子商务的急速扩军,给银行网贷业务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

国内电子商务崛起提速

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体系的完善,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买卖双方面对面的交易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工作经营模式,通过网络,企业、个人等商务个体间的距离正在无限拉近。从相关电子商务平台的统计数据看,网民从事电子商务的应用正在快速的增长,目前电子商务的渗透率达到30%左右,这意味着,有三成的网民会有电子商务的应用行为,而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这一比例还有大幅提升的潜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如果说1997年受IBM等IT厂商启蒙的国内电子商务尚处于“市场观望”阶段,进入21世纪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则逐渐实现了泾渭分明,传统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同时产生了诸如阿里巴巴等中间平台的巨擘,企业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辅之以消费购物类电子平台的大面积衍生,而这种快速发展尤以近三年为甚,成为增速最快的“黄金三年”。

电子商务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银行并非不为所动,各行大举将业务移师网络,产品、营销、业务、运行全面向网银集中,并且在信用卡等核心推广业务方面愈发注重与高效率的电子商务形式相结合。作为银行最核心盈利业务的贷款服务,是否能够借电子商务发展之东风,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质的飞跃?我认为是必然,何以见得?

第一,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近4万亿元,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不容忽视的利好刺激。电子商务的成熟经验对于银行网络贷款业务的开展,将起到资源整合、参考借鉴的积极作用。

第二,我国已形成较成熟的电子商务环境,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和实施后,民间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大批的电子商务忠实用户。对于网络端客户的累积和利用而言,电子商务气候的形成已经为银行网络贷款奠定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第三,电子商务活动中资金结算中的网银使用率越来越高。以B2C电子商务平台为例,不论是直接合作式的网银结算端口,还是平台自主研发的资金结算产品,均以银行网银为最终载体,从而间接增加了网银的使用率,对于银行贷款业务的移植网络,形成了良好的电子商务经验铺垫。

第四,电子商务和产业融合程度逐渐提高。这一点我们在近几年感触尤为深刻,在综合平台搭建之余,很多网商开始致力于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而银行网络贷款如要做好网络差异化发展,成熟的电子商务运作经验不可或缺。

易贷中国认为,虽然网络贷款短期内对银行贷款业务影响甚微,但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之东风,实现网络贷款业务华丽蜕变,关乎的是银行的未来发展。守好互联网关口,在信息化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银行才能更从容的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