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推进新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2009年5月,我国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国家电网分阶段稳步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其中2009年~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年~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年~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发展阻力何在?如何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在日前举行的“智能电网发展与监管――中国、美国和德国的经验”专家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应该进一步合理制定电价机制,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电网接纳能力是阻碍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高广生认为,当前,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但是,电网的接纳能力障碍成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和不连续的特点,当风电、光电所占并网发电超过一定比例以后,将对局部电网产生明显冲击,将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这是目前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80%的装机是火电机组,其中,有96%以上的机组属于燃煤电厂。因此,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减排效果会非常好。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事实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上网装机由127万千瓦增加到3100万千瓦,增长了24倍;光伏发电上网装机由7万千瓦增加到80万千瓦,增加了12倍。
但是,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增长远远高于上网接纳的速度。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我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其中风电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高广生认为,当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仍然面临着并网和储能等一系列中间环节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合理制定电价机制,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电价上体现对能源的保护和资源利用。
欧洲智能电网的发展
近年来,欧洲各国结合各自的科技优势和电力发展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智能电网研究和试点项目,英法德等国家着重发展泛欧洲电网互联。
2006年,欧盟理事会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明确指出,欧洲已经进入新能源时代,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电能质量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保证供电的持续性、竞争性和安全性是欧洲能源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欧洲电力市场和电网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未来整个欧洲的电网必须向用户提供高度可靠、经济有效的电能,并充分开发利用大型集中发电机和小型分布式电源。
目前,欧盟多个国家都在加快推动智能电网的应用和变革。与美国不同,欧洲智能电网主要侧重于清洁能源的利用,特别是将大西洋的海上风电、欧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阳能电融入欧洲电网。同时,欧洲电网还将接入大量分布式微型发电装置――住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家用燃气热电联产装置等,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成性跳跃式发展。据测算,如果欧洲1.83亿用户全部接入智能电网,可以降低12%的电力消耗(18GW)。
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
中国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晓莉表示,中国电力需求呈“先快后稳”的走势,在目前状况下要做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在政策、标准、投资、技术等多个方面也都面临挑战。
面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储能等问题,走在前面的德国和美国开始关注的是智能家居和智能电表这些终端用户,以便对相关光伏、风电进行更为灵活的应用和处理。现在的问题是,拥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面临并网储能难题,导致这些电不能被广泛应用。黄晓莉认为,要让立法、监管合作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从用户端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上网问题。来自德国的专家介绍了德国以市场为导向,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设想。来自美国的代表表示,美国未来将发掘电力部门的创新潜力,并通过与用户互动,完成智能电网的优化。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