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技术 >

浅议云计算模式下ERP系统发展趋势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2-27 19:12 
核心提示:ERP系统服务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来说,底层的大多数硬件环境、软件环境都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而软件服务商只需要支付服务费用,不需要操心硬件的扩充与维护,降低了硬件投入成本。

1 云计算的内涵

云计算是一个泛化概念的技术名词,其包含的意义及其外延相当广泛。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所谓“云”,是指在各种技术架构图中常用一个云团来表示的互联网;所谓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24年前SUN公司就提出了“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并作为企业战略奋斗至今,相较于云计算,这句话更有力量。

云计算的概念应该是在原有的技术概念基础经过修饰发展而来的更为形象的当前技术模式代名词。它作为一种新的计算形态,直接对应的是传统的桌面计算。互联网只是让人们能更方便的去获得信息,但计算和处理主要还是基于本地的PC进行。与其相反,不能简单的认为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利用远端的计算能力进行处理,而应该定义为面向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前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曾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钱庄。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作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虽然云计算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并不是完全新兴的产物,但仍有创新之处,尤其是对于个人或者中小型企业,云计算这种模式的逐步成熟弥补了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很多劣势。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单机难以运行的应用移植到云计算中心,以服务的方式为用户进行数据处理或者计算; 另一方面,同样可以利用云计算服务中心开放的API自行开发应用,为用户或者企业提供服务。

2 云计算ERP发展的必然性

企业资源计划或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于1990年提出,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但迅速为全世界商业企业所接受,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企业资源计划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属于大型制造业所使用的公司资源管理系统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旧式的ERP系统的形式多为由不同功能模块组成的单机系统。随着网络的普及,系统开发商在新一代ERP系统中利用了C/S架构以及B/S架构等方式,使得新一代的ERP系统更加便捷与灵活。虽然ERP系统在不断改进,但抛去企业自身利益冲突、制度不规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ERP系统这种旧的模式对于其推广仍然存在着制约因素。多数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进行实物投资,而不愿投资无形的管理系统。另外,越来越多的免费开放性相关产品的产生,更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于这种无形资产管理系统的投资产生了质疑。由于ERP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应用软件,企业往往需要一段时间修改、适应,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日常业务的运作当中。这段时间具体对每个企业来说是长短不一的,有的需要2~3个月,而有的企业则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ERP系统与企业的实际利益产生了冲突,企业管理者难免更偏向于眼前的利益,在意这段时间当中企业的损失。即使企业能顺利度过ERP系统的磨合期,多数的ERP系统仍需要用户个人进行ERP系统的安装维护实施。这对小企业来说,不仅增加了IT成本的投入,也会使得ERP系统推广受阻。ERP系统的开发者与ERP系统的使用者沟通不足。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系统售出后,模块设计是否符合用户要求、软件选型是否适合企业实际,这类基本信息双方很难得到较快、较为便捷的回复。沟通缺失,信息不畅导致了系统升级速度减慢,减缓了ERP系统自身发展脚步。ERP系统使用中的数据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等问题,用户实施ERP系统的硬件载体一旦发生事故,对一个企业来说将是沉重打击。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是企业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在数据备份方面,目前多数企业无法做到实时、大规模、异地备份。ERP系统信息分析、交流一定程度上受限。ERP系统自身所能提供的信息参考由软件提供商设定,深层的企业数据分析能力有限,无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同时也无法为企业可公开数据、信息发布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