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演进和趋势分析
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引领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演进方向,并成为各地加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2011年不仅五个试点城市加快云计算部署步伐,同时,我国多个地区也掀起了云计算产业发展浪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业务需求仍然是影响云计算基础设施部署的第一要素。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部署与各地经济发展和信息应用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信息化水平越高,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就越大,对云计算基础的建设需求量越大、越迫切,企业在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时应统筹考虑到对其业务的支撑能力和潜在需要。因此,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云计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并且,集聚效应明显。另外,完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可以为上述地区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产业培育提供强有力支撑。但随着内陆经济的快速崛起,加之企业对土地资源、能源供给、劳动力成本与服务外包需求等各个方面考虑,云计算基础设施也将呈现向次发达城市梯度转移趋势,目前,成都、重庆、哈尔滨等区域经济中心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正呈快速发展态势。
能源、成本等压力加速云计算基础设施“西进北拓”步伐。目前,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然而,近年来发达地区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支撑产业规模扩张的低成本优势明显减弱,同时,社会资源的配给开始倾向投向资源节约型产业。在这一背景下,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空间拓展也将另辟蹊径,不得不考虑向成本更低的区位转移。同时,地方政府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较强的推动作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通过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在土地、能源、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且在招商引资方面执行一事一议,极大地吸引沿海及东部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同时交通区位优势、土地成本、水电气等能源价格也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中关键因素。
灾备中心部署向二、三线城市扩散。企业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关键应用系统和企业运营数据,数据和业务、应用系统集中化管理趋势导致安全管理更为艰难。但目前除了金融、电信、航空行业外,其他大部分行业在灾难恢复建设上都很薄弱。即便已经建设灾难恢复的企业,很多企业也都只做到同城的灾难备份,缺乏预防、应对大规模、大范围灾难的能力。同时,随着中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建设,信息系统灾难备份问题也引起了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把灾备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两地三中心”的灾备建设模式,将促使灾备中心从一线城市加快向交通便利,环境安全,电力供应充足,网络资源丰富的二、三线城市扩散。
绿色节能、资源共享驱动云计算基础设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由于传统信息化建设采用 “一业务、一系统、一设备”的方式,造成了大量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难以实现共享,利用率低,运维成本高居不下。亟待转变传统IT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模式,而云计算为这一转变提供了难得契机。一些城市政府已经开始利用云计算建设政务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办公的电子政务平台,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的政务数据中心体系,一方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大量财政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化的运营管理节省大量人力管理成本、能源消耗。
“十二五”将是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目前,许多区域政府正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通过云计算构建产业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商务合作,提升区域经济整体运转效率和竞争力。云计算正成为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加快推动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和现代信息服务业等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区域竞争压力的不断提高,许多城市开始着手布局并抢位发展云计算产业,以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升级产业结构、改善社会管理,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占据制高点。
在云计算发展热潮中,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对发展云计算产业反映积极,但由于缺乏对云计算的客观认识和对应用需求的深入调研,也出现了匆忙上马建设云计算中心的问题,导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盲目规划、重复建设与无序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大监管力度,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来布局,避免盲目投资、过度投资等现象出现,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在进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时,要做好前期规划,找准定位,理清重点,严格开展项目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价,明确战略思路、发展重点、市场定位、运维模式等,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云计算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