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技术 >

华为云计算扬帆启航——云计算解决方案

来源:eNet硅谷动力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16 16:32 
核心提示: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SingleCLOUD云平台解决方案和电信应用云解决方案,其中电信应用云解决方案包括云计算业务交付平台和BSS系统。华为启动了“云帆”计划,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SingleCLOUD云平台解决方案和电信应用云解决方案,其中电信应用云解决方案包括云计算业务交付平台和BSS系统。华为启动了“云帆”计划,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华为还表示将提供兼容行业标准的应用接口,并推动更多接口的标准化。

云计算揭秘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洪水发展迅猛。2010年互联网上一天的流量,就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两百年所积累信息的100倍,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十年,整个产业将发生四个变化:一是网络用户数量可以达到75亿;二是围绕着物联网就有500亿的连接;三是过去内容都是由各种机构产生的,现在75%的内容是由用户自己产生的;四是所有的视频都达到高清……

综合考虑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整个信息产业的信息量还会增长270倍。信息化的需求呼唤一种新的计算架构,要求具有超大容量的计算和储存能力,同时具备超低的成本。这就是云计算产生的时代背景。

“云计算”,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计算的模式。相比前几代的计算,云计算从计算的架构、终端的形态以及所覆盖的网络范围,都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在大型机时代,网络的计算就局限在一栋楼里,服务端采用并行计算模式,终端是哑终端;到了PC客户端的时代,网络局限在局域网范围,采用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计算模式,终端以PC为主;而到了云计算的时代,计算范围从一个企业的网络扩张到互联网、广域网,服务端采用分布式和并行的计算模式,终端的形态多种多样。

云计算对于各个行业的价值,可以概括成几句话:云计算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一个基础;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它是实现超越管道连接进行业务转型的引擎;对企业而言,面对的是需求个性化、市场多变的时代,如何构建一个具有敏捷、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企业,云计算是核心。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云计算。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云计算可以被形象地称之为“信息电厂”,实现从买到租的转变。按照业务规模实现弹性共享,按需获取和付费,是云计算商业模式的核心变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在从单机计算向云计算转变的过程中,分布式是一个核心,即通过分布式的软件,把各种各样的硬件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的调度,实现软件和硬件的解耦,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从应用的角度和产品实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云计算理解为平台层和业务层两层。平台层体现为一个数据中心。在纷纭复杂概念的背后,真正的产品就是数据中心这样的解决方案。面对各个行业的信息化,通过应用软件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各个行业应用软件的云化。因此,也可以把这两层概括成云平台和云应用。

华为云计算战略

华为公司过去二十几年一直在电信领域耕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业务从语音时代向数据时代转变,ICT的融合在加深,因此华为公司整体的战略上也在做进一步调整,从单纯的CT产业向整个ICT产业扩展,简单概括为云计算、网络和终端,即聚焦ICT产业,提供“云管端”整体方案。

在这三块业务中,华为在网络方面的追求是“做到领先”。华为现在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领先地位,但是要引领这个行业,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在终端方面,华为已经积累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希望能够更快地发展和增长。在云计算这个领域,华为从2008年开始规模投入,云计算在华为公司整体的ICT战略里是一个核心。

华为云计算遵循什么样的战略来发展?

首先,我们认为云计算实际上是ICT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里的应用。从应用这个角度来讲,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云,且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企业能够包打天下。因此,华为的第一条核心战略就是开放与共赢,打造一个共赢的产业链,共同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其次,计算平台变成云以后,应用要跟着走,否则就发挥不了云计算的价值。第二条核心战略,是促进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华为在电信业做了这么多年,在电信的应用和电信的运营支撑系统上有很强的积累,因此能够率先把电信的应用和支撑系统进行云化。

最后,云计算只有做成大平台,才能够满足未来海量信息的计算和存储要求。华为第三条核心战略就是大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云计算不仅仅是传统的服务器、存储的包装,而真正产生了技术的变革。这种技术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分布式、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动态,特别要强调动态,静态的东西就不能实现共享。基于这样的云计算战略,华为提供云平台解决方案和电信业务云化解决方案,并启动“云帆”计划,构建共赢产业链,面向各个行业提供云应用解决方案。

华为云平台解决方案

华为云平台解决方案, 概括成一个词, 就是SingleCLOUD。Single并不是指只有华为一家,而是从业务和终端的角度来阐述华为的云计算理念。

众所周知,目前的业务都是每一个应用软件装在一个硬件设备或一个服务器上,所有的硬件资源并不能形成共享,目前,业界服务器、存储的利用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下,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了。我们要做统一的平台,把软件与某一个具体的服务器分离,实现应用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概括为“软件与硬件的解耦”。这样,所有的软件共享所有的硬件资源,这才是真正的云计算,而不是把现有的产品进行简单包装。

从终端这个角度来讲,云计算有各种各样的终端,同样的业务如何适配到不同的终端上,必须做到实时动态视频转码,而不是静态的转码。因此,华为的云计算平台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面向云计算优化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以及工程、供电、散热等;第二部分是云计算的平台软件,我们把它叫做云操作系统,类似于过去的操作系统,但技术上有深刻的变革,它的核心是虚拟化、分布式的文件、分布式的存储、并行计算、智能管控,因为只有存储的分布式,才能做到业务计算的分布式和并行。

SingleCLOUD关键特性

分布式软件。软件是云计算的调度中心,甚至可以说是灵魂。每一个服务器上都装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应用,但这些软件在不同服务器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导致了它们不能协同。云计算的核心就是要把每一个服务器上的软件协同起来,即分布式的文件系统、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分布式的web框架系统。通过全分布式的结构,实现从几千台服务器到上百万台服务器之间的扩展,从而构建出海量的计算能力,同时也构建出海量的存储能力。分布式的软件使得单个节点的故障并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将大大提高。

网络化。过去的网络都是用于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响应,网络是层层收敛上去的,而云计算使得不同服务器的CPU与内存、硬盘之间通信流量剧增,并且要做到无阻塞的交换,数据中心的网络变成了服务器内部的总线。这需要多大的带宽呢?经过和各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沟通,从数据中心的实际数据来看,这个流量相当于原有服务器响应客户端流量的40倍。事实上,一个大容量的数据中心,三年以后如果一个服务器的需求是10G接口,那么一万台服务器就需要100T的容量,而电信运营商、大的互联网服务商、大的政府部门,其服务器的数量都是几十万台。因此,网络是做好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云计算的基础。

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有人说,这是IP网络和以太网络诞生以来最大的变革,即组网方式从原来的层层汇聚变成了CLOS组网,实现无阻塞的交换能力,类似于大型机里内部总线的组网方式。

智能管控。这是云计算的一个最关键特性。过去软件维护升级、资源分配都是人工规划的,但是如果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人工维护这些东西是不现实的。这就相当于IP技术和过去的TDM技术的区别,从七号信令点的人工配置,转变为智能化的IP路由协议。云计算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资源共享了以后,不能靠人工去调整,必须依靠云计算最核心的智能管控功能。智能管控核心的算法来自于古雅典的民主制,将民主选举的算法用到了整个云计算的调度当中来,实现资源动态调度和自动管理。

节能环保。节能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第一,散热要精准、热量分布要均匀。如果进到数据中心后,热得要命,那就是好的设计方案,但如果冷得要命,那就是非常差的设计方案。因为如果数据中心很冷,说明热流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方案只能按照最热的地方进行设计,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第二,根据负载进行动态的控制能源,而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第三,在设计上把散热系统和业务系统直接集成在一起,实现模块化的设计,而不需要专门的空调等等。这种方案对于一个中等规模或者中小规模的企业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不需要建一个非常大的很高档的专业机房。第四,自动检测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一般在数据中心里,分布了一些温度、湿度的采集点,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数据不连续。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通过机器人每天自动采集各个点的温度,然后反馈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精确制冷,实现节能减排。实践经验表明,采用这种方式能耗可以降低百分之几十。

综上所述,未来云计算在平台领域有四个关键的特性:分布式的软件系统,构建出百万级服务器的扩展能力和百万T字节的存储能力;支撑分布式结构需要构建出百T网络;资源调度自动化;自动化的节能减排。

云平台系列产品

在产品布局方面,华为拥有全系列的服务器产品。在服务器研发时,华为面向云计算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例如,把整个软件系统调度起来,对硬盘、SSD、内存进行有效的分配和调度,使其既能解决存储的容量问题,又能够提升效率。另外,服务器之间的流量是主要的云计算的网络流量,如何把服务器的CPU从通信中解放出来,我们做了大量的网络优化,把CPU卸载,使网络处理不需要CPU完成,而通过一个智能网卡完成。

在存储方面,华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华赛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在网络上,华为有全系列的网络产品,支撑数据中心百T网络的需求,例如,华为高端的NE5000E路由器已经实现160T的交换容量;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及中等规模的企业,华为有一个“集装箱”的方案,只要把这个集装箱拉回去,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就构建好了。

华为云应用解决方案

云业务涉及各行各业,华为率先把电信业务云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产业链变得非常复杂,现在的电信业务以数字内容为主,且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一边有上百万的开发商、媒体以及广告商等企业,一边是几十亿的用户,涉及多种行业、多种终端,谁能作为中间桥梁,把他们连接起来,使得整个社会运作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华为认为,运营商在这里会起到核心的作用。

这样的商业模式,理论界把它叫做“双边的商业模式”,即一边是供应商,一边是客户,运营商作为中间商把他们整合在一起,把整个产业链打通。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华为在应用平台上做了三大工作,我们称之为“前店后厂”。所谓前店就是运营商要有一个整套的数字商场,去经营各种各样的业务。后厂,就是让开发商和产业链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充分开发业务。

而中间平台是用户的洞察,包括商业智能、OSS、BSS等,来支撑整个产业的运营和精准营销。立足于强大的云服务商业使能平台,面向云服务产业链,华为可以提供丰富的云服务成就客户,让用户生活在云中、工作在云中、运营支撑在云中。

生活在云中

在个人应用方面,以社区化和多媒体化为中心,构筑个人云,丰富人们云时代的沟通与生活;对于家庭用户,以TV为核心,实现电视机、手机、iPad、PC等跨屏云体验,构建数字家庭;此外,我们构建了Digital ShoppingMal l,通过数字商城来支撑各个产业的合作伙伴开发业务,实现产业共赢,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有3万多个各种各样的应用。

工作在云中

面向企业,云计算的商业模式促使企业从买产品向买服务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天然就是服务商,为企业提供网络服务。云计算给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向ICT扩张的机会,一些中小企业及部分大企业把自己的IT系统承包给运营商。“云计算使得小企业具备了享受大企业所具备的IT的能力”,这是云计算对中小企业的价值。当然,大企业如果自己的规模足够大,也可以自行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

运营支撑在云中

云计算对OSS系统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一站式大的IT系统。过去的计算是很分散的,例如德国电信的运维中心有400个,成本非常高,通过云计算,可以把整个运营系统从400个减少到3个。这样一个大集中的变化,对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非常重要。第二,商业智能。商业智能的目标是挖掘用户的需求,但是没有大规模、大容量的计算之前,无法进行大规模数据挖掘。最后是开放与合作。任何一个产业要想规模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标准化联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

从2009年开始,华为陆续把研发平台迁移到自己的云计算上,目前已经有1万用户,实现了研发部门的敏捷开发、自动化测试。2010年5月,华为和上海联通进行紧密合作,将上海联通整个营业厅向云迁移,预计年底将实现86个营业厅的全部迁移,同时上海联通和华为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研究如何面向外部企业提供IT服务。此外,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为上海闸北区建了“健康云” 联合创新实验室,解决办公和各种医疗行业的流程化问题,使云计算广泛服务于医疗信息化。

未来,华为愿意与合作伙伴、客户一起携手云计算,扬帆共进,共同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