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众多IT巨头竞相抢占云计算市场(2)
苹果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数据中心iDataCenter数据中心使用云计算服务应对数据中心大量的数据存储,并将重点放在iTunes项目上,可以随时提供iCloud的云服务。YouTube推出的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视频编辑工具,可以让用户以云计算的方式更加容易地剪辑、粘接和添加上传的视频片段,并在在视频中添加相应的背景音乐,用户可以从YouTube资料库中获批的4000多首音乐中进行挑选。
2011年6月,苹果发布全新Mac OS X Lion、iOS 5和云服务iCloud。2011年10月,苹果发布iOS 5操作系统,推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存储和同步服务iCloud,iCloud提供邮件、通讯录、日历、查找我的iPhone和iWork五大功能项。苹果计划2012年下半年推出“iTV”集成电视机和云计算多媒体服务的云计算电视机。
戴尔对自身的定位是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给用户提供从前端到后端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云计算解决方案,云计算供应商如Windows Azure、Facebook和ASK.com就是运行在Dell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之上。戴尔为很多的企业客户提供了云计算的服务,微软、亚马逊和雅虎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云计算也运行在戴尔基础设施上。
惠普拥有完整的混合交付解决方案,提供面向关键业务应用的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其战略是构建一个开放式的云市场,为应用程序开发商提供平台服务,为消 费者和企业提供安全的云服务和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开发平台。2011年10月,惠普宣布将在全球建立100个全新的卓越云计算中心,其中 有50个在亚太以及日本地区,推出全新数据中心战略、运营和连续性咨询服务,使企业能够转型其数据中心并迁移至云中。
亚马逊拥有多个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亚马逊2006年推出弹性计算云服务,供中小软件企业按照需求购买亚马逊 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2008年4月,美国纽约Animoto与云计算服务公司RightScale合作,设计能够在亚马逊的网云中使用的应用程序,允许 用户上传图片和音乐,自动生成基于网络的视频演讲稿,并且能够与好友分享。雅虎与大学展开合作,将一个由4000台计算机组成的“云”开放给卡内基·梅隆 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相应的计划。亚马逊、雅虎计划在日本推出全方位的云计算服务。
Sun基于“云计算”原理,推出“黑盒子”计划,为政府、企业和大学的数据中心随时提供额外的计算能力,Sun Blackbox在云计算中发挥重大作用。软件即服务厂商salesforce推出 Apex云计算程序语言,2010年1月推出Service Cloud新一代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吸引超过8,000家企业使用并广受业界推崇。美国的at&t以Synaptic 为品牌,2009年5月通过与EMC等厂商的合作,推出Synaptic Storage、Synaptic Compute和Synaptic Hosting 等云服务,主要利用数据中心以及宽带优势为客户提供“可靠、灵活、安全”的数据存储、虚拟主机及应用托管服务。
美国Verizon2009年6月推出CAAS(Computing as a Service)服务也,主要提供在线存储、虚拟主机和应用托管等服务。2010年6月,AMD面向云计算,推出了基于Lisbon 4100系列处理器的Opteron 4000系列平台。2011年10月,VMware推出VMware vFabric Application Management及VMware IT Business Management套件,帮助客户提升其虚拟环境的价值,实现云计算的灵活性。
NTT进入以知识为服务的KaaS阶段,该阶段的云服务可以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状况进行深度监督和管理,提出各企业业务应用情况的分析报告,提供专家组的改进意见并协助其调整和执行。NTT 2009年明确将云计算和SaaS业务作为整个集团盈利的主要工作,把原来各自开展SaaS业务的NTT数据公司和NTT通信公司的力量统合起来,建立 NTT集团的云计算平台,集全集团之力,大力推进云计算。NTT2010年推出云计算平台Setten,提供公开的API(应用程序界面),使外部用户和企业可利用其BizCITY的功能,独立开发自己的应用软件,并可扩大至其他的业务模式。
KDDI公司面向用户提供两种云计算平台服务业务,一种是Business Port,即向企业提供应用软件;另一种是KDDI云计算服务器业务,利用KDDI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云计算虚拟服务器环境。软银的云计算是在原来使用 “虚拟主机”的虚拟服务器业务的基础上,由软银BB公司SaaS门户TEKI-PAKI,通过软银提供可供出租业务的PaaS平台“Key Pla”,将集团内部已有的通过互联网对外提供的各种业务横向地组织在一起,向企业用户提供服务。软银2009年10月公布云计算的具体布局。软银开发云计算平台时,采用与厂商和SI提供商结合成伙伴的策略,以水平分工模式,联合集团的各方面力量,推动云计算业务的发展。(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