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泡沫显现 地方政府力不从心(3)

来源:机房360 作者:三水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03 15:38 
核心提示:蘑菇云 随着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借助云计算三个字,既能获得推动地方科技产业发展的口碑,又能获得征地圈地的实际,还能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招商引资的政绩,一举多得,云基地建设的热潮立即席卷中国。 而在此之中,

“蘑菇云”

随着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借助“云计算”三个字,既能获得推动地方科技产业发展的口碑,又能获得征地圈地的实际,还能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招商引资的政绩,一举多得,云基地建设的热潮立即席卷中国。

而在此之中,地方政府与企业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正扮演着相互借力的角色。

以杭州为例,该城市能够入选发改委和工信部首批五个试点城市名单,主要正是得益于阿里巴巴。同样,阿里巴巴也从杭州市地方政府的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中,获益良多。

尽管如此,杭州发展云计算的工作,在整个中国的云计算大版图中,仍然属于较为扎实的类型。直到2011年10月,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才正式落户于塘科技经济园区。同时,虽然制订了总规模30万平米、200家云计算企业的目标,杭州云基地的首期面积仅为2万平米整个规划发展并无大踏步的跃进。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和机构,将政绩目标盲目押宝云计算的扩张和诉求,而这一诉求导致的现实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各地云基地建立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有些地方不是考虑应用和业务,而是在占地面积、招商引资上盲目攀比,如果对照一个地图的话,你会发现中国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在升腾‘云’,越是后来的云越大,现在简直是满眼都是‘蘑菇云’。”北京云基地某负责人说。

“主角似乎都转变了,一些地方似乎根本不在乎什么是云计算,而只在乎云基地有多大。”身为云计算产业兴起和发展的亲身经历者,这位人士却表示无法理解各地方政府,对云计算如此多方向、多层次的利用程度,是出于何种思维和理由。各地纷纷成立云计算产业联盟,并以此为理由大肆建设云计算产业园的情况,在2011年几乎达到失控状态。出手云基地的地方政府,甚至从省级、地市级,扩展到一些县级政府。

“甚至一些极内地的县级政府,动辄号称数千亿推动云计算、云基地的做法,简直是可笑之极。”电信专家付亮对记者表示。此前,内蒙多伦县宣布将建设总投资额高达近2000亿元、总量超过500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该县政府表示该项目为多伦县和北京合作项目,基地建成后将形成888亿元产值、65亿元税收的规模。更有甚者,多伦县县长霍锦炳表示,该云产业基地能够带动新增就业2.5万人,而整个多伦县人口仅有10.5万人。

同样铺张的还有江苏宿迁。作为1996年由县级升格为地市的宿迁,该市经济开发区面积就高达105平方公里(相对比,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不过46.8平方公里)。2011年第四季度,宿迁市政府开始力推“全国云计算研发、应用及展示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建设。记者致电宿迁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对建立云计算基地一事,不太了解,并表示“这个事情是市里领导才能说的,我们不能接受采访”。

对此,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一针见血地表示,“现在不少地方连云计算的概念、作用都没搞清楚,就匆忙圈云基地,搞大规模的服务器托管,那不叫云,那叫浪费,那叫烧钱。”

上述研究员则认为,出现地方政府一窝蜂上马云基地的主要原因,还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围绕云基地云计算的招商引资噱头,成为政绩体现的重要途径;第二就是地方政府在利用云基地概念进行圈地,进行地产商业活动,在最近两年成为比较便利的通道。(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