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平台诸厂商之战:百家争鸣之势

来源:电子发烧友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03 14:03 
核心提示:相对于上一辈,云这个操作系统更灵活,容错能力更高。云的这两个优势源自它的两个招牌特性:虚拟化和分布式。因为虚拟化,失效的硬件可以升级或被换出,虚拟流程可移植到新机器,几乎不会对最终用户产生任何影响。

云就是企业新的操作系统,服务就是新的应用。云为下一代的服务提供庇护,从Pinterest到Instagram,从foursquare到AirBnB都在腾云驾雾。这厢,为上一代的桌面应用提供接口的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X已如日落西山(注:这个结论也许下得太早,这些老牌操作系统本身也在蜕变),那厢,为上述服务提供必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的Amazon之类供应商正冉冉升起。

相对于上一辈,云这个操作系统更灵活,容错能力更高。云的这两个优势源自它的两个招牌特性:虚拟化和分布式。因为虚拟化,失效的硬件可以升级或被换出,虚拟流程可移植到新机器,几乎不会对最终用户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分布式,云可以散布在成千上万个商品化的设备中,服务的计算和带宽需求可通过灵活伸缩来满足,磁盘存储限制几乎已成时代逆流。

云在其他方面也带来了新挑战,更确切地说又把我们带回了前PC时代的客户/服务器关系(注:又一次印证了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原理)。如果说云是更强大的主机的话,那么今天的客户端则比昔日的哑终端更加智能。新的客户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更加现代的web浏览器,其本地缓存与计算能力乃富交互应用之精髓。不过,管理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以及跨越不同类别客户机之间的状态会给开发人员带来复杂性。

这个计算新世纪打开了新的市场与机遇之门。这场决定战役的主题是:谁会成为云计算王国的标准平台?

这个赌注很大,不仅仅因为效用计算的开支增长迅速。跟以往操作系统之争一样,这也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争夺的焦点是运行于云平台之上的应用之控制权。

AmazonWeb服务:王座无可争议

Amazon的WebServices(AWS)初步取得领先。AWS在其核心的弹性计算云(ElasticComputeCloud)之上提供了一组不断扩展的周边设备,如块存储、负载均衡以及内容交付网络。2011年,AWS的增长率为80%,收入估计将近10亿美元,云服务的市场前景究竟有多大由此可略见一斑。在最近跟22位CEO的会面中我问他们有多少位在用AWS:每个人都举手。

MicrosoftAzure:微软的双刃剑

伟大的桌面颠覆正在发生。桌面应用正一个接一个地被同等的云服务取代,办公、财会,甚至照片编辑均如此。这些服务吸收了诸如跨设备无缝同步(Evernote)、社交、实时协作(Zendesk、GoogleApp)等云的服务器中心架构天生就支持的特性。

对于桌面的传统霸主微软来说,云平台当然是个威胁。但机遇并存。从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桌面过渡到新的云前沿,微软也拥有其战略杠杆。微软可帮助早已经熟悉其编程API和运行环境的桌面开发者扩展其应用。与此类似,让微软的客户群平滑地演进到云服务当中相对也比较容易。所以说,微软携着Azure进入云平台领域虽然有些晚但它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微软的问题在于如何挥舞好这把双刃剑才能既可杀敌又能免于自残。

Google的AppEngine:失速的平台

在为消费者开发应用即服务方面,Google是早期的领导者,Google的App套件最为人所熟知的。

但是Google在为开发者开发自己的云平台AppEngine方面的成就则略微逊色。跟操作系统一样,如果能够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合适的工具,云平台就可以成功。

与微软的Azure和Amazon的WebService相比,AppEngine的开发者工具更高级,更面向Google,约束更多。只支持选定的编程语言,后端存储也存在限制。结果是AppEngine在严肃的开发者那里的被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尽管Google在创建自己的云服务方面的能力很强,借助着Android,它在客户端生态系统的存在也不断增强,但如果Google希望在云平台方面与别人一决高下的话,它需要换挡才行。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