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北京官员谈云计算布局:内蒙古有望成大数据基地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6-11 15:07 
核心提示:本次论坛的嘉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姜广智处长在回答提问时谈到,无论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国内的云数据中心发展都存在令人担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部分地方政府的盲目过热建设。

“我国的云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在日前硅谷举行的“北京云计算国际高层论坛” 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姜广智处长在回答观众提问时谈到。同时,他认为,在云计算发展带来的能耗、成本的压力下,内蒙古有望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基地。

云计算作为时下IT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在全球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强调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英国《金融时报》将云计算称为"未来十大创新之一"。本次国际高层论坛的主持人,宽带资本董事田溯宁认为,云计算是继PC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发展浪潮。

错过了PC电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只是赶上发展末期,众多的国内科技企业都牢牢抓住了云计算这一“新浪潮”。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7500亿至1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占的份额有望达到15%以上。

在技术发展和需求剧增的驱动下,我国云计算蓬勃发展,各地数据中心的建设也风起云涌。根据2011年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 皮书》,以地方政府为代表,中国已经建设了一批公共项目,各地也都陆续提出了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规划。北京提出“打造世界级云计算产业中心”,天津提出“建设国家级云计算产业总部”,上海提出“云海计划”,要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深圳提出建设“珠三角云计算中心”,成都提出建设“中西部云计算中心”,重庆的“云端计划”更是投资千亿,将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中心。

本次论坛的嘉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姜广智处长在回答提问时谈到,无论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国内的云数据中心发展都存在令人担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部分地方政府的盲目过热建设。他认为就整个云数据中心的布局,国内需要合理认真规划,集群发展。考虑到云计算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运维成本高等特点,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需求来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同时也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赛迪顾问的报告也指出,当前中国部分地区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偏离了初衷,某些建设项目不但未能对已经过剩的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利用,反而演化成为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IT资源浪费。姜处长认为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将呈现总体向富能源、高纬度地区转移趋势,而内蒙古自治区将成为最重要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基地。

大型的云计算基地,除了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网络带宽,更需要有充裕的水、电等资源支撑其运营。而内蒙古凭借着约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六分之一,天然气储量的三分之一以及充足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和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特别有利于建设新型的云数据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