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移动云服务助力云计算高速扩张

来源:赛迪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6-06 10:30 
核心提示:信息社会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以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加剧ICT产业变革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服务"已经成为ICT产业厂商推广的重点,同时也备受用户的青睐。

在现阶段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促成了ICT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为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之前由从单一的软件或硬件的产品竞争,已经转变为"终端+软件+内容+服务"的全产业链竞争,硬件制造商、系统开发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各类厂商都争相进入到市场竞争中来,其中优势企业凭借在产业链的主导地位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因此,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及产业链不断整合的过程中,催生了"移动云服务"这一新兴业态的形成。

移动云服务迎来重大发展契机,将推动自身产业链不断完善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以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加剧ICT产业变革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服务"已经成为ICT产业厂商推广的重点,同时也备受用户的青睐。因为对于厂商而言,全球的ICT产业正在发生价值重构,整个产业的重组和裂变正以前所未有的频度和规模向纵深发展,应时而变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对用户而言,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自由地享受访问"云端",并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具有强大计算、存储和软件服务能力的云端推送的所需服务。因此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云服务将会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在移动云服务不断的发展中,也将会带动自身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现阶段,移动云服务产业链分为四个主要环节:服务层、终端层、传输层和计算资源层。其中服务层直接决定了移动云服务的用户体验和服务形态;终端层是移动云服务的显示及操作平台;传输层直接决定了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及承载能力;而计算资源层提供了后台的强大计算能力及数据支撑。这四个产业链的主要环节,体现在产业承载主体上,则分别是移动云服务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网络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未来随着移动云服务的发展,更多厂商将会积极涌入,为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其不断完善。

行业级和个人消费类用户市场对移动云服务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移动云服务,可以为行业级用户节省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是企业业务实现转型升级以及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可以为个人消费用户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更便捷和更强大的服务应用,带来无缝和全新应用体验。因此,随着移动云服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的认知程度的提升,行业级和个人消费类用户对移动云服务需求将不断扩张。

对于行业级市场,移动金融云、医疗云、电子商务云和物流云服务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整体信息化发展,中国政府一直大力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如教育、金融、医疗、交通和环保等行业更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因此,移动云服务在中国行业中应用也必将从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展开。

对于个人消费类市场,移动云存储、移动SNS、移动云安全和移动云音乐服务吸引了广大用户的极大关注,是最具发展发展潜力的服务应用。这主要是因为移动云存储是移动云服务的基础,也是承载其他移动云服务的应用的平台;移动SNS服务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应用的最重要的娱乐服务应用业务之一,是体现"价值分享和深化人际关系网络"的关键;移动云安全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成为未来的移动云服务应用市场的重点;移动云音乐是在用户长期使用移动终端听音乐习惯的背景下,提升服务体验的核心。

产业链各方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动"移动云服务"落地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移动终端企业是移动云服务产业链中生力军,是推动移动云服务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电信运营商,具有开展移动云服务天然的资源优势。因为电信运营商具有强大的IT基础架构的物理资源以及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并且掌控了网络接入层的资源,这些都是区别于其它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互联网企业,对用户的需求具有深刻理解,因此一直引领着移动云服务市场的发展。对于移动终端企业,则是发展移动云服务中坚力量。如苹果积极打造移动云服务的生态系统,以iPhone、iPad为终端平台,以iCloud为云服务平台,提前布局移动云服务市场。这样的策略也带动其他移动终端厂商紧跟移动云服务市场,HTC、华为、天宇朗通等国内外厂商竞相推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服务平台。

尽管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和移动终端厂商的利益诉求点各不相同,但都看好移动云服务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庞大的潜在客户群。因此,在这些产业链核心环节厂商合力的推动下,必将催化"移动云服务"的落地。

在云计算产业高度重视应用落地的今天,移动云服务成为云计算广泛应用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