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推进企业管理深化 私有云将深入企业
今天,云计算已经变得炙手可热,云的形式带来的全新的应用方式,企业用户部署大型应用既不再需要斥巨资修建自己的数据中心了,也不需要考虑设备的选型和采购了,甚至都不需要有自己的运维人员24小时的进行运维了,只需要花极少的钱就可以购买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剩下的复杂而纷繁的数据中心选址,搭建,运营,维护等任务都交给微软来做。
微软为大家提供了完整而全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让用户真正感受到云就在身边,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可以让用用最熟悉的工具和语言,方便、可靠、快捷的迁移、使用云,用户只需要着力集中精神到具体业务的开发,此时IT行业的协作、沟通、成本控制、技术开发、运营管理等等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万计的服务器随时可以听从调配,任意网络位置的服务器可以被选取,任意地方的访客都会通过微软的CDN网络最便捷的在和自己最快的网络节点取到用户的数据,超乎想象的计算资源任用户随时取用;
用户可以为业务发展的一切做好准备,却不再需要立马准备大笔的花费用于数据中心的搭建,完全可以以更少的投入,完成更多的业务,能耗、人力、办公环境都可以大幅缩减,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绿色的IT业务将会助力企业以低碳、高效、绿色的形式蓬勃发展;微软云计算能让企业随时调取数据、获取应用程序,沟通协作变得更加的紧密而高效灵活;在全球的任何角落都可以通过连接至云端的工具,以全新的工作方式,展开熟悉的业务。
1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或云)是一个演化中的词汇,它描述了很多现有的计算技术和方法朝各种不同方向的发展。云将应用和信息资源与底层的用以交付它们的基础设施和机制分开。云强化了协作、敏捷、扩展性、可用性,以及通过优化的、更有效率的计算来降低成本的潜能。
更具体地说,云描述了由“资源池”化的计算、网络、信息和存储等组成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基础设施等的使用。这些组件可以迅速策划、置备、部署和退役,并且可以迅速扩充或缩减,提供按需的、效用计算类似的分配和消费模式。
本文的重点是从专门针对IT网络和专业人士的独特视角来裁剪的云的定义。可以用统一分类的一组公用的、简洁的词汇来描述云架构对企业管理架构的影响,在这个统一分类的方法中,云服务和架构可以被分解和细化,给用户一个详实而明确的概念,到底如何才能将云计算平稳的落地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 云计算是由什么组成的?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给云计算定义了五个关键特征、三个服务模型、四个部署模型。后面将会有详细描述。
2.1 云计算的关键特征
云服务展现出的五个关键特征,代表了它与传统计算方法的关系和区别:
按需自服务: 用户可以在需要时自动配置计算能力,例如服务器时间和网络存储,的需要自动计算能力,而无需与服务供应商的服务人员交互。
宽带接入:服务能力通过网络提供,支持各种标准接入手段,包括各种瘦或胖客户端平台(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PDA),也包括其它传统的或基于云的服务。
虚拟化的资源“池”:提供商的计算资源汇集到资源池中,使用多租户模型,按照用户需要,将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动态地分配或再分配给多个消费者使用。虽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位置无关性,也就是说用户无法控制或根本无法知道所使用资源的确切物理位置,但是原则上可以在较高抽象层面上来指定位置(例如国家、州、省、或者数据中心)。资源的例子包括存储、处理、内存、网络带宽以及虚拟机等。即使是私有的“云”往往也趋向将资源虚拟“池”化来为组织的不同部门提供服务。
快速弹性架构:服务能力可以快速、弹性地供应——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地——实现快速扩容、快速上线。对于用户来说,可供应的服务能力近乎无限,可以随时按需购买。
可测量的服务:云系统之所以能够自动控制优化某种服务的资源使用,是因为利用了经过某种程度抽象的测量能力(例如存储、处理、带宽或者活动用户账号等)。人们可以监视、控制资源使用、并产生报表,报表可以对提供商和用户双方都提供透明。
2.2 云服务模型
云服务的交付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以及不同的衍生组合。这三种基本类型经常被称为“SPI”模型,其中SPI分别代表软件、平台和基础设施(作为服务)。它们的定义如下:
云软件作为服务 (SaaS):提供给用户的能力是使用服务商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用户使用各种客户端设备通过“瘦”客户界面(例如浏览器)等来访问应用(例如基于浏览器的邮件)。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例如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其中单个的应用能力,除非是某些有限用户的特殊应用配置项。
云平台作为服务 (PaaS):提供给用户的能力是在云基础设施之上部署用户创建或采购的应用,这些应用使用服务商支持的编程语言或工具开发,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或存储等,但是可以控制部署的应用,以及应用主机的某个环境配置。
云基础设施作为服务 (IaaS):提供给用户的能力是云供应了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它基础性的计算资源,以供用户部署或运行自己任意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或应用。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但是拥有对操作系统、存储和部署的应用的控制,以及一些网络组件的有限控制(例如主机防火墙等)。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