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专家争议云计算:收入难估算可能服众?

来源:IT专家网 作者:周钜翔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30 11:29 
核心提示: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中,研究云计算的业界大佬云集,他们对云计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某些具体议题上意见大不相同。IT专家网将其中一些精彩的观点汇集如下,供读者参考。

从2008年的萌芽到2010、2011年的热炒,业内专家们已经认为,云计算在中国已经走过了概念炒作的空谈阶段。尽管仍有不少专家担忧云“泡沫”,多数人认为,中国的云计算正在逐步实践,同时各种案例也在网络上流传。在IT专家网的走访中,企业的CIO甚至CTO们,对云计算的美好前景表示极大的兴趣,但对现阶段云技术具体的采用,仍然充满着疑虑。

事实上,在我国云计算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标准尚未制定,效益难以评估,等等。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中,研究云计算的业界大佬云集,他们对云计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某些具体议题上意见大不相同。IT专家网将其中一些精彩的观点汇集如下,供读者参考。

云收入难算

厂商建议企业构建私有云或者采用公有云(公共云),一个重要的理由是降低成本、甚至称将IT部门由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那么能实现的收入自然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对于云服务厂商本身来说,让他们说出自己业务中来自云计算部分的收入比重,基本没有人能说清楚。当然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阿里云计算总裁王坚博士是一个给出比较明确的答案的,他表示,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将在今年或者明年达到盈亏平衡,但他拒绝透露阿里云计算业务的营收数额以及在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引用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样一句网络热词来回应这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他说,“如果说我们纯粹的用云计算的服务角度来讲的话,应该说浪潮在这方面,所占的比重不大”,但他表示,这是因为很难把云计算跟浪潮现在的这个业务分隔出来。他举例说,浪潮在山东省的1.4亿元的卫生云项目,在未来几年,无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的开发,还是服务的运营,全部都由浪潮来做。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张亚勤也表示,现在很难分出云计算这么一个业务收入,我们把云计算放在每一个部门里面,我们叫做云优化了一切,包括windows8,包括服务器,私有云,IaaS等等,现在没有把它分成是单独的云。

微软的愿景非常宏伟。此前微软CEO鲍尔默表示要把80%的力量投入到云计算,而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说,2012年部署的战略就是要将所有东西云化。微软还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如果微软战略成功,则公司所有的收入都可以认为是云收入。

但在现阶段,厂商们自身的理由是客观的——只要其财报满足上市公司的合规性即可,不过对于买家用户来说,卖家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东西,要接受起来未必没有心理障碍。

云投资评估

与收入相对应的是一个投资的问题,尤其是政府的投资。在对中国云计算的分析上,一直有观点批评政府热企业冷——不少地方政府斥巨资兴建云计算产业园,争建“XX第一云”。

对此,王恩东认为,存在的投入过热现象,是规划的问题,与云计算本身无关。对于未来的云计算,他认为,企业要多做,政府要支持,尤其是要改正支持的方式。例如通过政府来使用云计算,树立榜样。

不过,CA中国区副总裁孙志伟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在他看来,并不存在过分投资。他表示,如果去看整个云市场,和国外比,我不觉得我们的云投资是巨大的。考虑到我们的经济规模,到现在的经济增长,还有考虑到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的IT技术架构在那边,实际上我们现在有那么多的新兴企业,他们都需要有IT的投资,传统上是这样的,如果现在公有云,各种云的服务,对他们来说即使不做云,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IT服务,而云是很好的承载体,去满足他们IT的运算。

CA认为,虽然云计算中心各地在做,但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用起来,因此需要做的是设法去提供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