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时代关于信息安全保护的N种思考(2)

来源:万方数据 作者:宁家骏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30 11:15 
核心提示:1、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云计算技术创新是新的信息产业技术革命,已成为信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制定云计算的研究和发展战略。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执行一项长期性的云计算政策,希

1、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云计算技术创新是新的信息产业技术革命,已成为信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制定云计算的研究和发展战略。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执行一项长期性的云计算政策,希望借助虚拟化来压缩美国政府支出。日本计划建立名为Kasumigaseki Cloud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中,包括了云计算等十项产业;“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是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措施。2009年12月,IDC发布的2010年IT和电信行业十大预测中指出,云计算将扩张并走向成熟,会诞生许多新的公共云热点、私有云服务、云应用以及将公共云与私有云联系起来的服务。埃森哲2010年云计算研究报告指出:“在2年内,会有更多的中国大企业使用云计算,将从43%提高到88%。在近几年内,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将会快速发展。”据IDC预测,从2009年底到2013年底的四年间,云计算会为全球带来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为中国带来超过11050亿元人民币的新业务收入。

云计算由于其成本底、资源利用率高、回报快、管理开销低等特点,得到了用户的青睐和认可。在国际上,云计算技术的产业发展十分活跃。自2007年开始,产业界对于云计算的研发、讨论以及相关产品的关注持续升温。众多的国际型IT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产品,如IBM公司的WebSphere CloudBurst Appliance(WCA)、Amazon公司的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S3)、Google公司的Google App Engine(AGE)、Salesforce.corn公司的“软件即服务”理念及Force.corn平台、微软公司的Windows Azure平台等。相比国外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明显滞后。—方面,我国需要投入技术力量进行自主化云计算的研究;另—方面,更加重要的是我国需要快速掌握云计算中的核心安全问题,为云计算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切实的技术保证。

云存储是云计算的重要内容,云存储服务是指云存储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存储和存储相关的服务,存储服务需要通过网络将本地数据存放在存储服务提供商(Storage Service Provider,SSP)提供的在线存储卒间。需要存储服务的用户不再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只需向SSP申请存储服务,从而避免了存储平台的重复建设,节约了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投资。云存储服务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云计算服务,许多国际大公司都推出了云存储产品,包括Amazon的Cloud Drive、GoagleStorage、苹果的iCloud、微软的SkyDrive等。IDC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云存储服务的增长率预计将超过所有其他云服务。在未来四年内,云存储的市场比例将从目前的9%增长到14%,也就是说云存储的市场规模将接近62亿美元。IT市场咨询公司思林博德Springboard Research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云存储服务报告(China Cloud Storage Services Report)》该报告显示,在未来的5年,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3%。Springboard认为,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将由2009年的605万美元快速增长至2014年的2.1亿美元。2009年12月。因特网数据中心IDC发布的2010年IT和电信行业十大预测中指出:“云计算将扩张并走向成熟,会诞生许多新的公共云热点、私有云服务、云应用以及将公共云与私有云结合的服务。”

云存储是未来存储发展的一种趋势,云存储已经成为各大国际IT公司的战略发展重点。目前,云存储厂商正在将各类搜索、应用技术和云存储相结合,以便能够向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数据服务。云存储目前已经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和关注。Amazon公司推出弹性块存储(EBS)技术支持数据持久性存储,Google推出在线存储服务GDrive,内容分发网络服务提供商CDNetworks和云存储平台服务商Nirvanix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云存储和内容传送服务集成平台,EMC公司收购Berkeley Data Systems,取得该公司的Mozy在线服务软件,开展SaaS业务,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Azure,并在美国各地建立庞大的数据中心,IBM也将云计算标准作为全球备份中心扩展方案的一部分。

同时,云存储在中国也开始逐步发展,不但国际IT公司在中国开展云存储业务,很多中国公司也逐步推出云存储产品。例如,云存储服务商酷盘刚刚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华为也为自己的平台电脑附送了16GB的云存储服务空间。中国电信也计划于2012年正式运营云存储服务,。总体而言,中围的云存储服务市场正逐渐起步,市场前景非常巨大。

2、高度重视云计算特别是云存储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云计算应用推广中面临的重大障碍,引起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ACM专门组织了WorkShop讨论云安全研究,著名的信息安全国际期刊IEEE Security&Privacy在2010年第6期号门组织了专刊,专门云计算环境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在2009年的RSA大会上,云计算安全联盟CSA(Cloud Security Alliance)宣布成立,并迅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许多重要的厂商均成为其会员。CSA成立后,着手对云计算环境中的安全防护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于2009年12月发布了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指南,对云计算的安全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2010年3月,CSA又发布了云计算的主要威胁分析,根据云计算环境的特点对其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了分析。为其安全防护研究提供了指导。

云计算环境是一个多个用户共享云设施的环境,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不容忽视,目前公认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有数据的丢失和泄露问题、云计算资源的滥用和非法使用、不安全的服务接口和API、恶意的内部用户、共享云设施带来的安全隔离问题、账户和服务的劫持问题、不能被用户感知的风险态势等。其中,数据安全问题是大家公认的重要问题,尤其对于云存储服务而占。在CSA的云技术安全文档中,数据泄露导致的隐私问题被列为重要的安全问题。而加密和访问控制保护则被认为是霞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顺利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是用户质疑和担忧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解决安全和隐私问题,用户就不可能将重要业务和数据转移到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上面。因此,解决当前云计算环境中面临的安伞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突破制约其发展的安全问题,才能够推动相关云计算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云存储服务中,需要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括认证、数据加密存储、安全管理、安全日志和审计。其中数据加密存储是对指定的目录和文件进行加密后保存,实现敏感数据存储和传送过程中的机密性保护,加密存储是保障用户私有数据在共享存储平台的机密性的核心技术,而且存储系统在保证敏感数据机密性的同时,还必须提供相应的加密数据共享技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保护用户隐私必须保证数据在各种情况下(包括云存储系统的操作员出错或者背叛)都不会泄露。云存储系统的加密存储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云存储加密存储技术不但要提供数据加密功能。还需要提供密钥长期存储和共享机制、加密策略,以确保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