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图文: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梅宏(2)

来源: 新浪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25 11:31 
核心提示:第一个阶段把互联网作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源,我们发布获取信息,总早期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把各种网站整合起来,让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门户,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希望的信息,做这样的事情。 第二阶段是希望

第一个阶段把互联网作为信息提供,一个信息源,我们发布获取信息,总早期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把各种网站整合起来,让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门户,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希望的信息,做这样的事情。

第二阶段是希望把互联网作为一个计算平台,提供计算能力,提供各种各样内容服务能力,提供软件能力等等。这里有一些例子,早期网格计算,希望把计算资源联合起来供大家使用。而现在的云计算也是这么一种模式,把更多资源集中到一起。

从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目前云计算是互联网计算最重要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今天这个会这么多人参加足以说明这个话题多么热,产业界建造各种云平台,提供各种云服务。学术界从各种角度解决云平台上信号的研究问题。比如怎么样提高云中心执行效率,从可信角度怎么样保证用户隐私数据安全,服务可信。能效怎么样降低能耗,网络访问怎么样优化结构和访问路径,降低带宽消耗等等。很多技术问题学术界在探讨。有的问题不针对云这个模式,网络时代很多问题有一定共性。

从目前来看这一个众说纷纭的时代,我们简单做一个划分有各种各样东西。比如LAAS、PAAS到SAAS,内容有各种和云相关概念,现在没有一个统一定义,包括云电视,云手机等等一系列。从使用上有公有云、私有云、家庭云,个人云,定义千奇百怪。不同定义都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他们对云计算的理解。

从我自己角度我怎么看?我经历过去一个大主机时代,我认为云计算某种意义是新一轮集中计算,集中计算80年代时候我们国家建立很多计算中心,买很多机器,大家到计算中心去使用相关计算能力,只是那个时候要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通过其他方式带着我们的任务去计算中心寻求上机支持。这种集中计算带来好处就是成本能够分担,能够维护简单。但是缺点是什么?难以个性化,服务往往不很周到,我们到计算中心发现我需要软件没有装上去,给我时间不够等等。

第二个是我的很多东西要在计算中心,那个时候通过操作员去运行,有时候我自己一些隐私不想让别人看到东西也会被看到。云计算我们现在使用更方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去访问云中心各种服务。不要做坐车去,不用本人到现场。

能力扩展,早期集中预算是计算中心时代,主要只是提供计算服务其他服务没有。现在可以在上面构建业务逻辑,提供各种应用。

第三方面定制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能力增强,比过去好。因为在云中心里可以提供更为灵活方便的定制手段,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个性化可能还是不够。

第二个观点云计算也不是我们未来所有的计算的唯一模式,个人计算组织内部计算仍然有必要,至少有几个方面理由。

1,人具有条件时候总是希望能够独占资源,希望私有资源方便他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有很多浪费,每个人有这样的独占资源自私属性。

2,隐私问题,安全保护问题。

3,有很多专有应用,个性化不一定完全满足个性企业需求。

没有必要所有的采用云模式,我们终端能力可以发挥,我们终端能力越来越强,为什么要浪费不发挥起来?有的应用没有必要跑在云上,而且必须在终端执行。

未来云计算和别的计算模式仍然共存。

私有云和公有云不能够完全照搬同一套技术,私有云企业内部规模小,是企业特定的,硬件环境不同,服务资源需求量通常可以提前预估,很多公有云技术不应该直照搬到私有云。

在云时代中国更需要的是自主创新。我看到了很多,这几年大家谈很多,企业、政府还有专家,不同角度谈云给我们带来东西,其中一个说法所谓同一起跑线,别人开始热我们也热,我们比别人热的快,我们就在同一起跑线上吗?也许10年前别人酝酿东西我们没有注意,只是热起来才开始,不能说同一时间热起来就同一起跑线,这件事情特别对云计算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我在很多场合,包括政府项目申请,各种立项建议,听到很多企业家谈所谓的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系列的目前相对比较主流的云计算的支撑技术和产品都来自国外。中国的学术界,研究界在做什么?有没有自己的东西?

我们的创新机会在哪里?这是一些问题我也没有答案,中国特色的需求,我们商业规则,我们法律法规能不能带来新需求,我们有没有特色技术挑战,在基础设施和用户规模。

前几天谈中国特色需求,最后一个需求肯定中国最典型的,海量用户,规模极大,所有的企业都知道。还有没有中国特色创新体制下有一些事情做,政产学研结合,包括现在政府倡导下谈的最多的协同创新。

未来怎么看云计算。我们可以看从单机时代,从最早计算中心主要针对科学和工程计算,后来也是单机是有一个联网,从计算到各种各样商业业务处理进行所谓的行业运用时代,PC时代产生个人方便桌面计算,逐步走向以人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从计算早期网格到现在云,未来是什么?个人观点计算的未来一定走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机物融合的大计算环境。这种环境是什么?以我们信息技术联成的信息世界,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世界,把社会网连接起来,把我们物理世界数字化以后通过互联网管控起来,形成一个机网、人网和物网的新三王融合,人机物融合,三网融合模式下,我们不断追求高能力发展。第二方面我们面临复杂应用,这种复杂性是我们说不断要通过信息技术克服、描述、实现。

我们面临资源限制,特别是人员,资源合理消耗是保证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这样的人机物融合新的和谐环境形成,需要在能力、复杂性、资源三因素共同优化协做下追求技术的新发展。

大家知道所谓的云计算有两大技术,一个虚拟化,第二是服务化,本质上这两大使能技术都是软件技术,云计算软件技术现状在我们谈的三个层次都会逐步体现。这些软件技术主要是集中在平台运行支撑方面。

我个人角度长期从软件技术角度看,我们认为这样的软件技术从技术体系角度缺少一定系统性。到底什么叫系统性?软件系统性这个图代表软件体系。首先有针对某种软件范型,通常围绕新模型我们首先怎么构造这个模型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提升。怎么样支撑运行,提供相应运行平台,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包括云平台。

第三方面这样做出来东西质量如何,是不是满足需求,我们也在提供相应质量度量和评估手段,这是技术体系应该关注的总体结构。

回顾过去发展,看到模型发展和范型发展是重要的主线,从早期的基本模型,模型逐步演进。我们不断追求怎么样高效把底层硬件资源提供计算能力发挥。计算机硬件发展主线在追求速度,通过软件能够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统一的虚拟资源,能够满足各种各样应用需求。从构造方法上,我们不断尝试努力提供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云计算需要新软件模型和相应语言。左边现有的软件语言,这种基本是一种确定性的。新型语言需要考虑非确定性综合求解。

我们也需要新型运行平台,我们传统的OS是管理局部资源,管理单机,管理局域网,提供人机接口现场使用,通过窗口交互,这种云时代操作系统需要管理海量分布的资源,甚至有行为的涌现。用户在线使用多模方式,应用角度有不断新共性需要沉淀,我们要对新共性提供相应平台支撑。(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