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华为朱近之:以高效敏捷应用为导向的云计算

来源:凤凰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25 11:10 
核心提示:一个是客户为了完成更有效的管理,比如说监控,比如说热迁移,比如说要部署新的软件,所以造成了这个流量。二是业务需求,利用比如说像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今日召开,大会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云计算创新实践”为主题,凤凰科技现场进行全程报道。华为IT产品线副总裁朱近之表示,从华为的角度,华为云计算涵盖四个层面:网络为基础,计算和存储为核心,安全为保障和应用为导向。这四个层面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在现今供应商需要改变的时代,要达到高效高敏捷的应用。

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云计算大会,我们中国人讲:饮水思源。我们在2009年5月份,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举行云计算大会的时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个让大家百花齐放的平台,促进了云计算从2009年当年一个新兴的概念,到今天真正的一个技术趋势和商业趋势。所以很高兴能回归到这个平台上面来。

今天我代表华为公司跟大家分享一下从云管端的市场经验和技术经验,怎么样从中国面向全球的一个发展。

从华为的角度,也借用国家领导的语言,我们云计算的看法四个层面:网络为基础,计算和存储为核心,安全为保障和应用为导向。为什么谈到应用为导向呢?因为最终的决定权在客户手上,我们在华为入职时候第一个学习的核心概念就是客户为中心,客户的使用习惯,客户的接受程度会决定一个新兴技术它的成功和失败。所以我们在研究云计算的时候我们会观察,客户他的需求是什么。客户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在2009年first有一个归纳,人的普遍需求,客户的普遍需求是固定的,舒适,连续,多样性,独特性。但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比如说三月份我出差去了16个不同国家和城市,大概飞了41万公里,这个时候要达到舒适就很困难了,达到随时随刻的联系也很困难。所以ICT的供应厂商必须要跟得上客户的需求。从一个传统的经济学来说,我们的需求在改变的时候我们的供应也必须同样的在变化,能响应。所以华为在很早之前已经观察到这个趋势了,所以在华为内部我们会提供一个电子平台来协助我们的员工随时随刻可以处理公务,可以和家人联系,可以以自我服务的方式去取得我们所需要的服务。

在供应商需要改变的时代,他要达到高效高敏捷,能达到三重设备。在供应商需要改变的时候我们需要达到几个:一个是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在云上,包括我们的在线游戏,在线IPTV远程教育,还有工作上的OA系统等等。一是需要无所不在的宽带接入,也需要智能设备。现在全球已经有50亿智能设备用户,数百万的用户了,怎么结合起来呢?所以传统的供应商服务商必须转型到新一代的ICT提供商。为什么云管端必须要紧密结合呢?因为华为公司在全球看到客户行为是数据中心在碰到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是什么呢?这个挑战是说数据中心的规模需求变得更大,性能要更高。在传统的数据中心的流量主要还是在服务器和互联网出口之间,主要是对外的。但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的时候我们发现70%的流量是在一个数据中心里面,而只有30%在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之间。

这个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客户为了完成更有效的管理,比如说监控,比如说热迁移,比如说要部署新的软件,所以造成了这个流量。二是业务需求,利用比如说像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这三个数据中心的基石也同时要产生改变,他们的性能要求被提升。比如说在服务器侧网络在今年会成为主流,在网络方面40G/100G将在10年内普及,SAN与IP网络的融合,SSD大规模增加。

在智能终端,华为去年智能手机和Pad出货量1.5亿台,包括我们的明星产品SAN,我们看到了智能手机爆炸性的增长,人手一机,还有大规模的应用,人和人、人和物之间更好的沟通桥梁,让信息传递过去。各个行业的应用也为终端发展提出了挑战,而且我们看到一个数据,物跟物之间的沟通将来会主要驱动信息量增长的因素,因为它不限于人口,它不限于我们每天的这种时间。各位看到的这四个应用,3MS,e-space,ilearning,e-HR是华为内部的云端应用,作为内部员工的服务,也是使用的案例。咱们利用云端服务帮助我们在工作上更有效的完成工作。3MS是我们的知识保护,收藏了华为二十多年经验的积累,包括市场的判断,包括我们失败的经验,包括我们对市场合作伙伴的一些诉求。e-space在线内网及时的通信,让我们的员工不管在哪个地方,他可能在非洲出差,但同时他也可以在线上和深圳总部的员工进行交流。我们的ilearning是华为在线大学,我们非常推崇本土化,美国研究所70%是美国本土人。所以华为用这种远程教育去推广新的项目教育,或者对公司文化的一些普及。第四个是e-HR,一个主管非常需要的工具,出差的时候可能同时处理员工的放假申请,或者是采购需求等等,不会因为我们被地理的限制而不能去完成一个工作项目。

但是管道如果不通畅就会阻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也会阻碍云计算的发展。我们看到云的变革和端的变革影响到网络的变革,网络的变革有三种趋势:一个是更宽的管道,一个是更多的管道,还有一个是更智能的管道。从更宽的管道我们可以看到,五年内的需求增长60倍,意味着网络运营商需要持续的建设网络,以满足用户大量的需求,更多的网络代表什么呢?我们现在已经有3G、WIFI等上网方式,我们未来也会有更多的选择,家庭的微型机站,光纤宽带等等。我们可以看到GSM3从启动到大规模普及,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谈5G,接近0的延迟,超热点,大规模用户在线,这和云的特性也非常符合。应用感知网络,网络会判断应用的需求是什么,比如他需要更大的带宽,针对一个视频来说,或者对延迟并不敏感,但需要带宽很小,比如语音。所以智能网络能够帮助我们促进在不同地方,比如说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交流,帮助最优先级的数据最优先的到达。(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