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娄勤俭:云计算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推动作用

来源:凤凰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25 10:31 
核心提示:娄勤俭表示,云计算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学者提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理论的抽象问题,标准化问题,云计算建设中出现的重复建设问题,建设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标准化问题,安全问题等等。

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今日召开,大会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云计算创新实践”为主题,凤凰科技现场进行全程报道。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指出,云计算的发展能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也会促进软件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信息的服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云计算还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能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将在电子政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不断的深化应用,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云计算代表了信息产业,由硬件向软件,软件向服务,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的发展趋势。随着其逐步在各个行业开展应用实践,还将会促进产业升级,对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娄勤俭表示,云计算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学者提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理论的抽象问题,标准化问题,云计算建设中出现的重复建设问题,建设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标准化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在支持云计算产业的时候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针,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的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引导社会各领域以云计算为基础发展信息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严隽琪副委员长,吴基传名誉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今天又回归到信息产业技术前沿的阵地,和大家一起探讨云计算发展的问题。首先我代表中国电子学会向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领导和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一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以云计算为例,随着概念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应用的不断深入,云计算已经得到了各界的热烈响应。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支持云计算发展的国家战略,力图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11年2月8日,美国政府发布了联邦云计算战略,成为全球第一个专门出台云计算战略的国家。欧洲紧随其后,正在建立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市场。日本政府已制定了相应的战略。从我们国家的发展来看,以高度关注云计算带来的机会在第一届云计算大会上人们还主要是探讨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从它产生开始就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我记得在第一次云计算大会上我就讲:Google提出了支持云计算发展的计划主要是基于它的高速的搜索引擎和能力,你需要什么内容我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内容,IBM的蓝云计划是说你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我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微软提出了云到端的概念,主要是强调在人机界面上我能提供面向人们生活环境的终端,只要你想什么在你的终端上都能呈现,这是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进步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经过几年我们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云计算技术已经形成了统一发展一种概念到产业,到应用,可以说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各部委在重大专项、科技支撑、九七三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八六三项目中对云计算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地方政府对云计算的支持也高度热情。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城市将云计算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北京推出了祥云工程,上海制定云海计划,无锡建立太湖云股,深圳启动昆云计划,陕西的云计算产业也在开始起步。昨天在云计算以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中,各个城市的信息主管和城市的主要领导以高度关注支持云计算的发展,都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了解云计算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预计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多亿美元,我国的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将超过300多亿人民币。人们重视云计算是一种必然的要求,既是我们业界高度推荐、推广、支撑,也是用户的客观需求。我们都知道,作为推动工业革命,当代推动革命的主要技术是依赖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新的工业革命,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发展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样别的技术来取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计算机互联网它任何一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说云计算的兴起已是推动了工业革命至今仍然充满合力发展的一个机会。云计算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新的技术方向,已带来了新的机遇,已能满足人们对现实需求的体现。云计算的出现能够加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特别是作为我们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将两个历史阶段的融合,我们希望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少走弯路,能够走节约发展的道路,和谐发展的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一种现实的必然。

云计算的发展能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也会促进软件生产方式的变革,已加速了终端设备的换代升级,已降低企业的社会成本,以能推动社会信息的服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云计算还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包括从芯片、服务器、PC、网络、存储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到IT的服务运营和外包服务,再到电信运营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都将成为云计算产业链中的一员。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将在电子政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不断的深化应用,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云计算代表了信息产业,由硬件向软件,软件向服务,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的发展趋势。随着其逐步在各个行业开展应用实践,还将会促进产业升级,对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云计算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学者提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理论的抽象问题,标准化问题,云计算建设中出现的重复建设问题,建设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标准化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在支持云计算产业的时候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针,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的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引导社会各领域以云计算为基础发展信息化。对于云计算这样一种新的技术和产业形态的出现要推动应用必须要研究清楚技术带来的好处和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和我们如何来管理,如何来推动,这需要全套政策的配套。同时也可以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多方面的推动云计算的产业发展。当然,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必须依靠系统,云计算的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自主研发,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用户服务,社会化服务就是指云计算最终要能够推动向供电供水系统一样,把计算资源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整合网络上的计算资源,高效率、低成本,满足社会和个人对信息的需求。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中国云计算大会作为中国电子学会每年定期举办的行业盛会,对于各类云计算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中国云计算领域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内容涵盖最广泛的技术、产业、应用交流平台,历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均已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里程碑。今年大会的主题定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云计算创新实践,将着重推动云计算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交流云计算应用实践,解决行业最受关注的实际问题,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完善,把握云计算的实质内涵和发展趋势,探讨云计算对产业教育社会发展的影响,交流国内外云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云计算应用的实践经验。希望各位同仁和云计算领域的新老朋友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电子学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