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云计算项目总监梁志辉:为云注入活力的关键

来源:机房360 作者:三水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23 19:09 
核心提示:从传统企业IT角度看一看,从我们传统的企业IT有自己的数据,还有企业之间交互,这些受科技创新的影响,这些企业对科技快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云计算项目总监梁志辉分享《为云注入活力的关键》主题演讲,他表示云计算有四个比较着重的切入点:第一点是云的数据中心,第二点是云平台,第三点是云服务,第四点是云应用。

以下是演讲实录:

梁志辉: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怎么样搭建云计算平台。我们周围都在经历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变化和影响,生活上我每天都接触,从传统企业IT角度看一看,从我们传统的企业IT有自己的数据,还有企业之间交互,这些受科技创新的影响,这些企业对科技快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右边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变化,比如说法律与时俱进了,反映出科技变化给我们一些新的场景,比如说前几天我们谈到了个人隐私,到今天我们大街小巷各种视频监控带来的这些从法律角度怎么去解决、怎么去面对。比如说从科技载体发展带来我们用这些手段达到金融、证券、保险来为企业为社会服务。比如交通控制怎么样利用IT手段达到更好的交通管理、控制,并且能够用这些数据对未来做预测。还有是我们今天大量的交易信息怎么样做到实时或者随时随地,这些都要用科技的手段。所以很多企业把科技创新,像我们移动终端、社交网络都做企业未来IT发展或者整个企业架构策略的一部分。

IBM智慧的云计算

今天上午PaulMoung先生谈到了三点,第一个方面就是优化,优化就是如何利用云,对企业来讲透过云计算提高生产力、减少成本,对IT是优化,第二个方面是透过创新的手段怎么样帮助企业增加新的业务盈利,第三个是新规则的制定者,怎么样能够创造需求,从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是要创造新的产业链,跟传统大家在做定位的时候完全不同的方向,产生新的客户需求、新的细分市场,从中真正产生生态圈、价值链。

这是我们在考虑云计算带来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角度,另外一个方面是从业务的角度,我们怎么样定位业务目标、IT目标是什么。从业务目标来讲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程度,从企业发展来讲,到底是透过优化、透过创新,还是透过全新的业务规则制定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是云计算四个比较着重的切入点:第一点,云的数据中心,第二点是云平台,第三点是云服务,第四个是云应用。无论企业处于云路程的哪个阶段,IBM智慧云计算系列产品都可以帮助优化企业IT。IBMSmartCloudSolutions、IBMSmartCloudServices、IBMSmartCloudFoundation、IBMPureSystems。今天我们重点对智慧云计算做一个概括的了解,具体的功能我就不详细的展开。

现在我们看看智慧云计算,这个产品包括基础架构层,包括平台层。基础架构层是透过我们的计算制定了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带宽,怎么样能够构建资源池,怎么样能够利用这一套手段和办法管理起来,刚才我们谈到了基础架构层为我们提供搭建云计算必须的。平台层它的对象从基础架构设施变到了如何对数据库进行虚拟化,来加以管理,来加以自动化和部署。一个方面,云计算在企业、在市场提供这些PaaS平台产品,另外一方面,IBM在运行8个云计算中心,其实这些云计算中心的构建就是建立在这些云计算的系列产品上的,就是这些系列产品搭建了中心。所以整个全球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包括资源,还有平台和服务,现在偶尔还提供一些比如物流、电子商务,在IBM的云计算中心上都在提供这样的服务。

IaaS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产品,这些产品解决的问题是类似的,只不过针对不同的场景、应用环境功能上有所侧重。大家可以根据业务特点选择这里面的产品,根据自己的IT环境,或者就是完全依赖于专家集成系统,这样达到的是快速进入市场,减少了很多工作。其中IBMSmartCloudProvisioning它的一个特点是帮助我们企业构建自己的私有云或公有云计算环境,第二个是支持云环境的灵活伸缩,可扩展处理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的数台以至数千台服务器规模的云环境,第三个是提供命令行、Web服务API。

案例:整合服务管理成就云计算之旅,一个开发测试云,每天在用的生产环境。第一,我们过去Beta版本是10个月,现在可以快到每周一次,散发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的缩短。第二,自助的IT服务流程及自动化的开发测试环境部署和更新使用测试准备从2小时缩短到5分钟,效率提高了24倍。第三,硬件使用率提高,从400多台硬件同时支撑8-10个项目,到80多台硬件同时支撑28个项目,这意味着对能源的节能、对人工的节能,减少了人工的维护成本,最重要的是我们改变了一个开发模式。现在在很多企业里面大家都探讨一个开发的模式叫“开发运维模式”,为什么能够做到从我们过去的这样一套开发模式到今天我们进入到开发运维模式?因为在传统上,我们开发有开发系统,运维有运维系统,那今天我们把开发运维能够统一的考虑起来,建立一个很好的流程,建立一个自动化的流程,那么能够使我们整个开发周期缩短,版本会很快。所以在今天的环境,我们不仅要看这些技术、设备,更重要的是看业务流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给我们带来IT、企业价值两个方面的提升。

PaaS平台的管理与部署

下面我们看看Pass。首先,部署速度提高了,最重要的是过去我们依赖于我们的IT人员管理和部署,而今天是靠机器,是靠系统去做的。其中Castiron能够帮助我们把今天企业的私有云,就是跟公有云很好的整合起来,透过不同的数据表、映射、数据。另外一个地方,大家有需求就抓需求,来获得私有云之间的协作。同样,今天我们可以采用PureApplicationSystem,它有专家的特点,能够真正按照应用的特点去部署。包括我们今天在国内IBM,在云计算上也特别推出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云标准客户委员会。云标准客户委员会它不是在制定标准,而是在组织和进行指导。它做的主要活动包括对云标准找出一些最佳实践,找出一些需求,给出一些分析。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客户委员会超过320多家企业,但是一多半都是我们的用户,所以真正希望能够对云计算的标准有所推动,帮助这些标准的制定者更好的制定标准,来符合今天企业、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因为推动力还是在企业和市场。

今天上午谈了好多内容,云计算一方面它是一个技术领域领先开拓者,另外一方面,在它的商业价值有它优化创新跟新规则制定的业务模式,或者说云计算对我们企业、社会改变和影响的程度我们可以做一些划分。这些在今天整个IBM的门户上都有这个内容,并且这个SmartCloud门户跟很多社交网站做了链接,还有很多视频和客户案例,所以门户给大家带来很多内容。还有一个是值得我们了解的,是一个咨询小工具,这个小工具是透过一个跟系统的交互,透过大家脑子里面设想的,或者实际想做分析的一个业务场景,来给出一些建议,包括平台层、IaaS层的建立,能够帮助我设想或者实现业务场景里面会涉及哪些产品。另外,它也会给出建议来,透过产品模块给一些报告,所以咨询小工具可以帮助你。在云计算可以大家看到,可以透过云计算的讨论了解其他企业,这样增加我们企业内部,就是我们自身对云计算的了解、对云计算一些案例、对云计算的一些市场和客户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