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RSA陈华:云计算环境呼唤强身份认证

来源:IT专家网 作者:雷霆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21 17:03 
核心提示:陈华对IT专家网记者表示,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授权、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等五个要素来看,现代身份认证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然而,静态口令仍然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身份认证方式。

RSA安全专家陈华工程师近日表示,可以兼容多种认证技术的平台身份认证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云计算环境下身份认证的主流平台,在当今复杂网络安全形势下强认证技术将越来越成为企业或组织的必然选择。

当前,可以让使用者无限扩展资源的云计算技术,正在企业IT部门的重要考察对象之列。然而,安全因素是CIO们对云计算犹豫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网络分配资源的云计算,面临诸多的安全挑战,如身份认证安全挑战、虚拟化安全挑战和数据安全挑战等。

陈华对IT专家网记者表示,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授权、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等五个要素来看,现代身份认证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然而,静态口令仍然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身份认证方式。然而,静态口令存在终身使用、复杂的易于忘记而简单的易于破解、难于管理、被第三方技术支持人员掌握等安全隐患。

对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信息安全事件,陈华认为,都与静态口令的不安全性有关。

陈华表示,最基本、最简单的口令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安全最薄弱、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由于云的应用离不开网络,云的共享性让安全隐患增大,简单的静态口令显然不适合云环境,那么,企业应当如何解决云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安全隐患呢?

陈华介绍,与静态口令相对应的,是强身份认证技术,有生物认证技术、数字证书认证技术、OTP认证技术、智能卡身份认证技术、短信/手机认证和多因素风险身份认证等。

1、生物认证技术

生物认证技术,包括指纹、虹膜、面容识别、语音、DNA比对等的。该技术具有精确性与唯一性完美结合、使用者无需随身携带认证设备的优点,然而,该技术无法继承现有应用,且需要特殊的外围采集设备,使用维护成本很高。

2、数字认证技术

这是一种基于公私钥密码体系的身份认证技术,通过为每一个用户分配一个私钥和一个公钥证书来实现安全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功能。该技术具有双向认证、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优势,然而也无法集成现有应用,且客户端需要驱动程序,管理、部署和维护复杂,此外,某些特定场景(如登录unix)无法使用。

3、双因素口令技术

陈华着重介绍了双因素口令。所谓双因素概念,就是你知道的(RSA令牌)+你持有的(PIN码),这类似于银行卡+取款密码,要取钱缺一不可。其中PIN码可在初次使用令牌时候设定,PIN码之外,该技术通过比对令牌和认证服务器各自单独运算的结果是否相符来确定用户的身份。

RSA的基于时间同步技术的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以唯一的128位种子为基础,令牌码通过RSA算法根据时间变化,每60秒钟变化一次,让安全性更为提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