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赚钱有道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计红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10 10:51 
核心提示:“云计算的发展使得网络的反应速度成了一个大问题。”市场研究公司Quocirca服务主管克里夫·隆巴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架构的改变已成大势所趋。

对于如何才能利用云计算赚钱,戴尔网络亚太及日本区销售主管布鲁斯·贝特曼很坦率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云计算和其他生意一样,首先是要找到客户。他建议,中国在建设云计算中心之前,首先应切实做好市场调查,看看有多大的市场,然后再决定云计算中心建设的规模,而不要为建设而建设。

5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这两部规划中,云计算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在此前工信部公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更是跻身于八大重大工程之列。

随着国家扶植政策的不断推出,云计算炙手可热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真金白银的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与之相反,很多地方投巨资建成的云计算中心,因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成了名副其实的形象工程。

去掉云计算的光环后,它真正的商机在哪里?在近日于香港举行的2012 NetEvents亚太媒体高峰会上,Frost & Sullivan等市场研究机构与惠普、戴尔等国外企业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变革产业的推手

如果说前两年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就云计算而言还处于“热身”阶段,那么现在则已经开始“动真格儿”了。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 亚太区ICT研究副总裁安德鲁·米罗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现在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流技术,在改变既有产业面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云计算的出现,金融、能源、信息技术、零售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安德鲁·米罗伊举例说,在金融领域,已经出现有别于传统的分支机构银行模式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非分支机构银行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类的服务提供商,例如移动运营商,可以以手机支付等形式为客户提供一些基本的金融服务。在健康领域,则出现了床旁检测(Point of Care)等新的市场。能源领域的智能电网、零售领域的虚拟商店、信息技术领域后PC时代的出现也都与云计算密切相关。

Frost & Sullivan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仍有30%的首席信息官们认为,在目前阶段,应用云技术的风险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收益,但已有21%的人对此表示反对。此外,还有27%的首席信息官将部署云计算列为其现阶段和未来财年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云计算市场的高速增长是可以期待的。”安德鲁·米罗伊认为。

该公司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云计算市场将会以3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到2015年将会达到58.0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挑战下的机遇

“云计算的发展使得网络的反应速度成了一个大问题。”市场研究公司Quocirca服务主管克里夫·隆巴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架构的改变已成大势所趋。

今年2月,惠普公司宣布在其16款以太网交换机产品中支持OpenFlow协议,试图在软件定义网络(SDN)市场分得一杯羹。与惠普不谋而合的是,IBM、思科、戴尔等公司也同样瞄准了SDN市场。
SDN背后的思想是改变传统的网络架构模式,建立智能网络,而云计算的大规模应用为智能网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惠普网络数据中心首席技术官迈克·皮尔森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云计算的杀手锏是虚拟化。到2012年年末,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50%的工作负载会得以虚拟化,而目前复杂的网络基础架构使得数据中心部署一个新的应用到让用户使用要花3个月时间。“因此,部署应用成了云计算最大的挑战。”

SDN的发展让网络变得灵活、敏捷成为了可能。“OpenFlow和SDN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意味着游戏规则的改变。”惠普网络亚太及日本区市场总监阿莫·米切尔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SDN网络的建设使得应用部署时间可以由以往的几个月变成几分钟。”

戴尔网络市场营销负责人乔纳森·塞克勒也认为:“SDN是未来的方向。”在这一市场,戴尔和惠普一样,都倾向于采用OpenFlow这样开放的标准,而思科则有意发展私有技术。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分享SDN市场这块大蛋糕。

SDN市场将会有多大?迈克·皮尔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大约是60亿美元的规模,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已达130亿美元。未来这些都有可能为SDN所拥有。(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