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在科研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模式
一、科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经费需求加大
随着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集成化较高的科研信息平台推广之后,对科研单位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随着IT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未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甚至有可能产生硬件系统刚建成,使用不久就面临淘汰的尴尬局面,使得科研信息化建设的经费需求越来越大。
2、数字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科研单位的专网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不少单位的网络带宽达到干兆,但由于各单位之间的专网未进行充分互联,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程度相对较低,使得科研成果、学术资源在数字化后也得不到充分的交流使用,“信息孤岛”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3、服务系统计算能力不均衡
由于各单位的数据处理都在本地完成,但各种服务器的配置却不一定完全满足要求,就造成了服务系统计算能力的不均衡。数据处理量较大的服务系统容易出现计算瓶颈,为解决计算瓶颈的问题需要不断升级硬件设备,从而产生新的建设费用,而数据处理量较小的服务系统硬件资源却大量闲置。
4、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硬件建设资金不到位造成的“一机多用”,非职责权限范围内的检索、浏览、发布等行为,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单位职工利用瓦联网查询资料,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时却不能正确处理互联网和科研专网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造成失泄密事件。
二、云计算在科研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模式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异)、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针对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用户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而出现的。目前学术界对云计算的定义还没有达到共识,但基本上都理解为利用计算服务器集群构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并通过_耳:联网或其它大型网络将计算资源以按需分配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的应用包含这样一种思想,把服务器的计算力量整合起来,再重新分配给用户使用。
1、科研单位开展云计算具备的基础条件
经过了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科研单位已经建立起各自的科研专网和相配套的信息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科研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在一些大型科研单位,一方面由于应用需求大,另一方面拥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其信息中心的规模更是基本达到数据中心级别。为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应在专网广泛联接的基础上,整合下属各科研实体的计算资源,依托信息中心实现云计算,构建集数据资源存储、计算资源分配、数据安全保障于一体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2、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外部网络环境和内部体系架构
云计算数据中心将作为科研单位广域网的基础节点之一。
科研单位将下属科研实体的信息中心统一整合至云计算数据中心,下属科研实体将不再设置二级信息中心,只保留少量存储服务器。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底层是数茸庞大的服务器,各种服务器使用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和各类控制器将服务器连接起来组成底层机群系统,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物理硬件核心部分。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器平衡底层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为科研人员动态调配计算资源;存储虚拟化、云分布式文件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跨服务器级的文件存储服务,当某一服务器的存储系统满载,数据将自动向其它服务器的存储系统迁移,达到存储资源的高利用性。应用层通过各种应用系统为科研人员服务,当科研人员访问云计算数据中心时,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应用系统登录,数据中心底层的计算和存储细节都是科研人员无法看到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