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崛起与中国的机会(3)
中国政府和企业同样也对“云”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中国,很多IT企业发布“云”战略、推出“云”产品,运营商也开始部署基于“云”的应用。对于中国IT产业而言,云计算带来的最大机会在于如何以人、数据和服务为中心,发展出凌驾于云和端之上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并推出涵盖搜索、广告、社交与商业的多元化应用。尤其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平台,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本地特色,相信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有巨大的机会。
对于身处ICT行业中的个人而言,云实践同样带来新的机会。由于云计算并不同于传统的外包模式,所以云带来的效率提升不仅体现在IT的创新,也体现在招聘更多销售、财务、生产及市场人员。今年3月,IDC新近的一项一项研究表明,云计算激发的IT创新所带来的新收入将在2015年达到1.1万亿美元,并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接近1400万个新工作岗位,其中仅在中国和印度就将创造680万个就业机会,这主要得益于中印两国政府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将刺激私有IT云服务的投资,其次是因为与发达地区相比,新兴市场的IT云服务支出面临的传统阻力较小。
中国云实践的挑战
正如之前提到的,中国云实践的普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四个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第一是要解决“谁来建设云基础设施”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总体上,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去建立大型的云计算平台。这是由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长时间的资源部署和持续的更新维护,国内中小企业普遍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实力和战略。大型国企普遍缺乏灵活的机制和创新的动力。
第二是怎样确保云计算平台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用户固然可以不必知道自己的数据被存储在哪个地方的服务器里,但却十分关注这些“数字资产”是否不会丢失、损坏甚至是被窃取,所以云服务商本身必须具有长久运营的实力,以及保护用户隐私及机密信息的技术和信誉,这才可能使“云”高度可靠。
第三是如何实现云平台的可跨越性、数据格式与标准的统一性、信息和应用的可移植性。举例来说,原本使用A云服务的企业若希望将所有数据和软件转移到B的平台上,是否必须经过繁琐漫长的转换与迁移过程?如果是,那就势必会大大削弱云计算本身的价值。(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