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云计算 EMC发布VSPEX验证基础架构
“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产业基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服务器”……近两年来,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内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在一片火热景象背后,有关专家认为,云计算并不简单等同于建设规模庞大的 数 据 中 心 , 当 前 需 谨 防 盲 目 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
先上设备的做法并不可取
“中国正处在互联网和云计算一个爆炸式增长的前期,而且中国在云计算上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是齐头并进的。”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2012年英特尔开放云计算策略发布会上,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在谈到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状况和前景时表示,中国政府目前对云计算的推动力非常强,这使得中国在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一轮划时代的IT技术变革中,已经和国际真正接轨。
目前,国家已经批准北京、上海、无锡、深圳、杭州五个城市为云计算示范城市,全国各地政府已投资建设成规模的云计算中心超过10个。比如重庆市提出将建成拥有上百万台服务器、产值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合作协议,京蒙两地将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500万台服 务 器 规 模 的 超 大 云 计 算 数 据 中心。除此之外,许多二三线城市也都在规划着自己的云计算蓝图。
但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这轮动辄上百万台服务器规模的云计算投资热,正引起部分业内人士和专家的普遍担忧。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在近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云计算并不等价于数据中心,不等价于硬件、服务器。“现在讲起云计算,就是说要征地建立一个大的服务中心,买几百万台服务器,但是云计算最重要的是应用、软件。”
中科院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专家詹剑锋日前同样指出,全国各地很多在建的云计算中心先上设备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一方面设备生命周期短、损耗大,另一方面考虑摩尔定律,技术更新也越来越快。
上海兆民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雷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中心的确是云计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大型企业也正在全球快速布局自己的数据中心,但这些都是依托于大规模的云服务应用需求。反观国内,目前各地争相建设数据中心的做法并不太可取,其实更应该是有多少需求配置多少数据中心,等需求提升后再相应增加数据中心的数量,毕竟现在一个中型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仅需几个星期便可部署完成。”
盲目投资为产业发展带来隐忧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发出预警称,在国外,云计算主要是整合现有服务器资源,把闲置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一个虚拟的数据中心。但是在国内很多地方,动辄就是百万台新增服务器,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网秦C E O林宇认为,目前国内各地云计算项目大部分还处在投资阶段,而且是质量不太高的重复建设。“先买个几百万台的服务器再说,但是用来做什么呢,并没有想好。”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 云 计 算 发 展 方 面 存 在 的 首 要 问题,就是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布局,由此造成各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情况。由于云计算尚处于发展初期,而各地政府上马的云计算项目投资规模都非常大,同时又存在着一哄而上投资过热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及时引导,有可能造成昂贵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浪费。
“众所周知,谷歌早期都是用一些废旧的服务器,但是利用其强大的软件管理平台,让这些服务器同样稳定高效。”雷州表示,云计算数据中心自身也应该提倡“低碳环保”,目前国外大型企业都在利用自然的风能、水能降低数据中心能耗,这些都值得国内学习。
另外,虽然当前各地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但云计算产业链发展冷热不均现象也日益突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近日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政府与业界都对云计算报以极大的热情,但在云计算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遭遇“成长的烦恼”,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涉足云计算产品研发与应用的多为传统运营商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对云平台的实用存有疑虑;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信用体系;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以高成本为代价,建立效率并不高的云服务平台,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成本的提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