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发展模式遭遇瓶颈 产业需冷思考(2)
发展云计算不应走传统IT产业老路
相比国内由各地方政府如火如荼推进云计算发展,国外的云计算则主要由企业推动,是需求驱动下的企业自发行为。
据了解,在国外,云计算首先是由谷歌、亚马逊等信息服务企业倡导并实践的,而后出现了政府、大型企业对云计算特别是私有云的需求,随之又出现了微软、IBM等企业所提供的云计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所所长安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虽然美国也部署了相关的规划、计划,但都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提出的。正是由于从用户的角度去认识和发展云计算,所以其发展重点在于云计算服务的提供上,发展步骤与需求保持一致,发展重点也没有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偏离。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宁认为,谷歌、亚马逊是因为当年服务业务爆炸式增长,不断增多的高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引起企业的成本压力过大,产生了强烈的技术降低成本的需要。在这种强烈需求下,云计算应运而生。
而在我国,对云计算认识的差异让地方政府成为推手。安晖指出,无论是政府还是多数企业,都是将云计算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地方在云计算规划上,提出“云计算产业链”规模目标,就是一个证明。
这种认识云计算的角度,很容易就走到了传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老路上:以硬件产品、软件产品、网络建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以这些“可见”的内容作为发展的成果。
周宁坦言,企业需要看到应用需求才会去做相应的云计算模式,而目前国内能够适应云计算模式的业务并不多,也就百度、腾讯的业务算得上云计算服务模式。但是他又指出,百度、腾讯的模式基本为个人服务,为企业和政府应用服务的云计算模式不明显,应用驱动力不足成为真正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国内很多从事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正在根据各行业的特点,探索和提炼具有行业特征的应用,但是需要时间。政府在云计算发展中的定位应该是科学地规划、引导和布局。
安晖则认为,云计算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其发展规律尚不明显,也没有多少前路可循。因此,政府在发展云计算方面应不乱动、不盲动,既要做宏观方向的引导者,使大方向不走偏,例如不会走到遍地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上去,也要做具体工作的参与者,例如推进政务领域的云计算应用,通过各种政策、资金、项目手段推动云计算发展小步快跑。
在政府引导和创造需求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带头使用云,将政府的需求释放出来,也能带动云计算的发展。他举例说,美国政府经过调研后,将很多业务放到亚马逊云上去,成本一下子就降了很多。“充分发挥政府在云计算服务上的公信力和引导力,这是中国在云计算上成功的重要保证,是公有云在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深圳云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研究开发部副部长徐泽明博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安全问题不应制约云计算推广
除了需求问题,对云计算安全存在的模糊认识和莫名恐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云计算的发展。
徐泽明认为,云计算的安全是传统信息安全的延伸和发展,对安全的担忧不应制约云计算的推广,因为我国已经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安全产品体系。以网上电子支付为例,电子支付越来越普及,用户现在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接受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周宁则认为,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在云计算安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有很多的成果出现。只是产学研用这个环节还不大顺畅,好的云安全成果在应用方面还没有显现出来。
盛大云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云计算尚处于市场培育期,需要逐渐引导用户接受和信任云计算模式。云平台则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银行。她举例说:“过去我们把钱存在自家床底下,现在我们放到银行里,这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大家也逐渐发现后者更安全。很多中小创业者由于硬件和环境的限制,对安全问题的防御和处理均不如经验丰富的大型IT企业。因此,云平台其实更好地帮助中小创业者做好专业安全防护。”
“没有绝对的安全,”中兴通讯云计算及IT经营部研究院副院长董振江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就像吴基传老部长说的,所有的网络都是有‘眼’的,有漏洞是正常的,关键是对云计算的认同度。”
增加安全感的办法之一是政府授信。安晖建议,可以建立云计算服务商认定制度,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能力、安全资质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徐泽明则认为,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比如根据信息化发展开展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完善网络身份认证管理政策。研究制定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可靠性认定规则,为电子取证、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