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云计算要重视经验积累
云计算已经成为IT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未来,云会成为所有服务集中的地方,透过云接口服务被提供给终端设备,而终端设备将来的主流方向会是移动手持设备。PC虽然不会消失,但会处于一个萎缩状态。当然,如果是处理比较集中或者需要很多输入的任务,还是PC的互动比较快。可以想象,PC会像上世纪90年代的Unix一样,最终会失去主流地位。
将来,计算架构可能只有“云”和“端”。“端”就是全球几十亿终端用户,他们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云做互动,获得各种服务。
以中国为例,中国现在有7.5亿移动用户,其中大概2.5亿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这个趋势在急速地发展。
以前,人们只是用移动设备来解决打电话的问题,现在,人们需要用移动设备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端”的改变,源于近年来市场驱动模式的变换。大家可以看到,过去,IT行业的整个发展路径基本上是由企业级市场驱动消费级市场。像大型计算机,基本上是先在企业级市场取得成功以后,才慢慢被量化和缩小,到达消费级市场,最后才会有PC之类的产品出现。
现在这个路径已经反过来了,由消费级市场驱动企业级市场。像苹果异军突起,现在变成IT移动手持设备和应用的市场霸主,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明。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级用户会把其终端用户,以及上面的应用渐渐地由PC搬到移动设备上。这个趋势需要大家认识到。
SAP也注意到了云计算发展潮流下终端设备的变化趋势,今年的“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加入了新的第八大主题,就是移动应用。
从全球的云服务来看,基础的是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平台服务的是PaaS(平台即服务),提供应用服务的是SaaS(软件即服务)。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少公有云服务的提供商,例如谷歌、微软还有亚马逊。
亚马逊是典型的从提供基础建设开始,慢慢发展到平台服务。SAP是定位在软件即服务,不论在哪朵云上,我们都希望利用一些标准化的技术,把自己的企业化管理软件变成软件服务来提供给市场。
不过,目前不同的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接口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在提供商A的云上面做的应用,不一定能马上无缝地拿到提供商B的云上面去用。
虽然云落地缺少行业标准,但这不会影响云计算的发展。在IT行业,从来没有哪一个领域是等到标准出来之后,各方才齐头并进地去发展,而是总有不同的力量充当先行者。互联网标准从开始的混乱,到最后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的标准,当中也经历了10年的演化过程,而这个演化过程并没有阻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倒是觉得,在演化过程中真正被保留下来的才是经得起考验的标准。
过去,IT业界的标准基本由美国公司推出来,在市场上成熟、扩展之后,变成全球性的标准,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我觉得中国是第二个有这种潜力的国家,因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集中的、统一的市场,中国政府也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可以从云接口标准上入手,先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利用中国市场强大的内需力量,让这种标准成熟,变成中国市场的标准,以后自然而然会成为世界的标准。其实,很多行业标准都是先在一个大型市场上取得成功后,才慢慢变成全球性标准的。重要的是,要把这个标准推出,要让它获得市场认可,要让它能够给市场上的广大用户带来好处,这样的话,标准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对于云计算,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一本教科书告诉我们云该怎么弄。有很多问题,还得靠企业自己累计的经验去解决。特别是公有云,面对的是全球用户,挑战更多。
安全是公有云服务中最关键的问题,或许你可以找IT安全方面的专业公司,以项目的方式一点一滴地累积经验。例如灾难备份,一家大型企业的系统因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崩溃,可能在5秒、10秒后备份系统就会运转起来,但全球目前还没有一个公有云具备这种高效的灾备机制。一家大型企业往往有很多复杂的安全机制,如身份管理,负责某块业务的人员只能访问这块业务的某一范围,但是全球目前还没有一个公有云能做到这点。还有在24小时服务方面,假设云上某个正在运行的应用停止了,还没有哪朵云的服务中心能马上帮你解决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解决的,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形成一个社区,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换经验,各方经验唯有经过一个快速的、共同累积的过程,才能互相获利。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