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2011十大关键词专家点评:云计算

来源:泰尔网 作者:高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05 14:22 
核心提示: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左右,仍只占整个信息产业市场的四十分之一;同时云计算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预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都在20%以上。

云计算经历了几年概念包装和商业宣传之后,在2011年呈现了全面“落地”的局面。不仅产业界各方逐渐找到了云计算业务的切入点,IT用户也开始真正思考云计算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并逐步将云计算付诸实施。

业界对云计算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总结、提炼和升华的过程。从云计算的概念提出以来,产业各方从自身视角出发就有各种对云计算的解读:云计算是虚拟化,云计算是并行计算,云计算是外包服务,等等。但从现在大家的认识来看,云计算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新技术或产品,而是在若干IT领域技术发展成果的支撑之下所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云计算对与信息通信业更多的贡献是在理念层面,各行业各领域都可以在自身IT需求的驱动之下对云计算的理念进行崭新的尝试。

目前来看,云计算的应用有三个主要方向。

一是以互联网应用领域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带来了数据量的激增,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所处理的数据量都达到每日PB级的水平。一方面,互联网公司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检索和呈现,以满足用户业务需求;另一方面,在海量数据之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商业机会需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同时,进行这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的系统和架构还需要实现成本的严格控制。这些需求是传统商业化IT系统,如大型机、超算中心等所难以满足的。因此,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开发了一套基于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数据处理系统架构,使成百上千个计算节点汇聚为一朵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计算“云”。目前,这种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架构已经通过开源的方式成为目前主流的计算“云”解决方案。

二是企业、行业信息化系统的私有云改造。企业信息化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引入了新的成本,而且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的成本也在不断增长,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为此,许多传统IT制造企业利用云计算的理念,通过对原有IT架构进行虚拟化改造,将原来各系统分立、专用的IT基础设施整合为可以弹性调度的IT“资源池”,实现了各应用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和自动调度,既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满足了各应用系统对底层资源的弹性化需求。这种私有云解决方案虽然也需要一定的初期投资,但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运维和扩容成本。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私有云的实践,这也使得私有云已经成为各大IT制造企业竞争的重点市场。

三是社会化IT服务。一般来说,私有云是大型企业的“专利”,而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来说,通过互联网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廉价IT服务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通过公共云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可以摆脱专有设备、软件的束缚,实现对IT资源的按需使用,即需即用,用完即散,大大降低了IT的使用成本。公共云服务是云计算商业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目前仍面临着业务迁移困难,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难题。

云计算无疑已经成为业务、技术发展的热点,同时它对整个ICT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已经显现出来。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2年十大战略技术预测,虽然云计算从前两年的第一位跌至第十位,但十大战略性技术领域中大数据处理、低功耗服务器等都与云计算有着莫大的关系。云计算所带来的服务器定制化、企业软件Web化、数据中心虚拟化等趋势给软件、硬件以及信息服务产业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当然,当人们刚刚认识到一个概念的价值时,对它的未来发展会存在一定的非理性预期,伴随着这个认识的过程,也会存在着概念的炒作,这也导致了泡沫现象的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例证。云计算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概念认识的初期,云计算的发展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在我国就表现为各种打着云计算旗号的产品不断问世,但真正从技术上具有云计算规模化、可伸缩、自动化等特点的平台和产品并不多。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建设或计划建设大规模的“云计算”或数据中心产业园区,但这些建设项目大多是地方各自为政,缺乏全国统筹规划,很多地方的建设项目对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能源电力供应能力考虑不足,同时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这种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形势,政府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就变得十分重要。从美国的做法来看,联邦CIO办公室发布的《联邦云计算战略》要求到2015年,美国联邦机构所属数据中心数量要减少至少800个,在2011年,已经有137个联邦数据中心关闭;同时,每个联邦机构都要拿出至少3项IT系统或业务迁移至云计算服务。作为“全球最大IT用户”的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挖掘自身应用需求,实现了对云计算产业的实质性支持。我国在2011年由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启动了“云计算示范工程”项目,对15家在云计算服务领域有较好基础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支持,在示范工程项目中,并不限定企业提供何种服务,或提供给谁,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有实力的企业,这也是尊重市场规律的明智之举。

对于企业来说,对待云计算更需要保持创新、务实和开放的态度。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电信在2011年发布了“天翼”云计算品牌及战略,在电信的企业战略之中,希望成为管道的主导者,平台的提供者和应用的参与者,这个定位充分反映了电信运营商在面对云计算热潮时的冷静思考;华为公司也在2011年发布了“云帆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不仅包含了华为公司在IT和云计算领域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融合了大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优势产品,体现了产业融合与合作的真诚态度。

云计算仍是一个“年轻”的领域,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201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左右,仍只占整个信息产业市场的四十分之一;同时云计算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预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都在20%以上。这些特征都表明了云计算仍在其产业生命周期的初期,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面对云计算这样一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新兴领域,既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审慎研究和观察,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投入,不断实践,使云计算真正融入社会信息化的大潮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