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将成为金融服务业的主流技术

来源:网络世界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02 19:06 
核心提示:私有云与公有云不同,私有云能使企业通过利用安全的中央网络和存储能力来增加效率,同时允许他们使用专有的硬件部署来运行关键业务应用程序。私有云计算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效率保障,同时对性能及安全并没有影响。

云计算已经从神秘的技术管理模式转变成为能够改变企业业务模式、领导企业评估以及支撑业务增长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金融市场,目前,服务供应商尚未明确定义云计算对金融业务的影响。当然,一般的消费者也并不了解云计算对金融业务的影响有多大。

早期服务供应商对云计算的定义和描述,往往需要依赖于比喻和类比的方式,而没有具体的专业术语和价值定义去解释。

金融云的崛起

2008年的经济大衰退,成为云计算在金融服务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当时,金融服务行业也将云计算及其在该行业的适用性得以广泛的传播。虽然这次经济衰退确实增加了一些新的云计算的使用者(大多数使用者希望通过云计算的部署,在萧条的市场中实现更大的效益)。不过,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早就进行了云计算的部署并且形成长期的部署趋势,在这些另类投资领域中,云计算早期的部署者通常具有更加独立的商业模式,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采用新技术和提高工作效率。

早期云计算使用者的成功案例(包括2007年早期的高频交易公司,经常利用私有云的服务在专用硬件上部署同位战略)引发了其他金融服务企业对云计算的关注。2010年初,云计算在金融服务行业的部署出现了转机。2011年,金融服务行业云计算的部署率继续增加,金融市场已经做好了迎接“云计算主流趋势”的时代到来。

特别是在去年,金融服务行业已经出现了云计算行业适用性的明确迹象。虽然有一些公司仅宣布使用公有云来提供电子邮件和日历服务(1月份西班牙银行BBVA和谷歌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个案例),而目前,金融行业普遍接受的模式还是私有云的模式。

私有云与公有云不同,私有云能使企业通过利用安全的中央网络和存储能力来增加效率,同时允许他们使用专有的硬件部署来运行关键业务应用程序。私有云计算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效率保障,同时对性能及安全并没有影响。

回望云计算

2012年,我们即将看到,金融服务行业用户如何利用私有云来提高效率、改善应用程序和业务服务等方面的关键进展。特别是,我们将看到服务供应商提供明确的云战略,例如主经纪商、基金管理员和交易所,2011年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的显现。

2011年4月,基金管理和主经纪服务供应商Conifer Securities公司宣布与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开发供应商InvestCloud进行合作,联合推出被称为iCon的解决方案,以方便对Conifer的基金管理和主经纪服务进行按需访问。而这些均是通过利用私有云来实现的。

2011年6月,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推出其Capital Markets Community Platform平台,这是该公司首次涉足计算机服务领域。这一平台能够通过按需计算资源的方式,提供针对服务的更高访问效率。

2012年,这种合作关系将会持续增加。应用程序开发商和服务供应商将越来越多地将私有云更快更有效的推向市场。私有云同样也将加快这些新技术和服务的应用以达到用户的期望。

随着这种伙伴关系的增加,私有云服务将成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主导力量。私有云的第三方或独立供应商能够更好地定位,从而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及客户带来更多的利益。

定义私有云的未来

那么,什么是私有云服务平台?它需要向金融服务行业提供怎样的使用工具?私有云服务平台将提供对网络、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管理资源的按需访问。供应商将提供低延迟度的市场数据和市场访问,以及为技术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方式来向他们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金融市场的最终用户——投资银行、经纪商、做市商和资产管理公司,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更复杂的应用程序推向私有云。例如,订单管理系统、投资组合财会系统和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而之前,这些应用程序大多被认为太过复杂而不适合部署在企业外部,现在这些应用程序将进入私有云的时代。

云计算在金融市场的应用,主要驱动力是底层基础设施和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的降低。最终用户将复杂的应用程序转移到私有云,而另一个驱动力是他们将能够方位标准化应用程序管理资源,并具备服务供应商水平的专家系统管理能力。与此同时,最终用户将他们的技术转移到私有云,将会加快供应商社区进入云环境的步伐,这也将会加快行业范围迁移到私有云的步伐。

金融云已足够成熟

这些发展(其中不少已经正在进行中)说明金融行业的云计算已经足够成熟,并且行业长期以来所担心的安全问题,供应商通过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服务定制化的手段而进行解决。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部署将迅速增加,这些技术已经达到其临界点。云计算长期以来的正面形象——成本效益、灵活性,将会越来越多的吸引市场参与者,也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进入这一市场。

2012年,随着金融云服务供应商的增加,预计随着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将会出现一种动态的、具有丰富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环境,确保最终用户能够按需选择技术和服务来管理他们的业务。绑定了一套应用程序到其产品的云服务供应商,可能对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用户并不适合。最终发展趋势也即将朝着顺应最终用户发展的灵活性的道路而进行着。

随着私有云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市场中将会出现一些公司合并,最终将会出现几个主要供应商占领大部分市场。这些供应商将需要提供灵活性、多样性的解决方案逐步推向市场,当然,越来越多的最终用户希望能够从私有云服务中得到更广泛的服务和市场。

名词解释:

对冲基金(hedge fund),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和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等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它是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属于免责市场(exempt market)产品。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对冲基金名为基金,实际与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资理念有本质区别。

私人股本公司也有称为私人资本公司、私人股本基金或产业投资基金的,其资金来源于私人资本,带有私募的性质。在美国,私人股本公司资本的三分之一由一般合伙人出资,公司的控制权在一般合伙人手里,他负责寻找投资机会并做投资决定,因此购并的成败取决于一般合伙人的能力。资本的另三分之二由由投资人出,这些投资人一般是养老基金、金融投资机构或富有个人的资金组成,他们叫被动有限合伙人,他们和一般合伙人组成一个有限合伙人企业,一般运作10-15年。

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比如,某种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差价的微小变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微小价差。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离交易所的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经纪商:在金融证券方面,从事经纪商活动的人不能直接进入交易所经营,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将委托人的证券转交给经纪人在交易所内买卖。经纪人对经纪商支付手续费,或称为回扣费。有些证券交易所规定经纪人不准向顾客提供有关证券交易的情况和消息,而经纪商则不受这一约束,所以经纪商在这些交易所较为盛行。

做市商(market maker) 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做市商通过这种不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