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伦:云计算、物联网与智慧城市(2)
重点说一下,由于这些信息技术,使得我们的智慧城市带来哪些促进?未来的城市会是一种什么趋势?
数百个城市都在搞数字城市,政府也非常重视。通过最近十几年的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化程度得到很高的提高,基本解决信息有无的问题,过去是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现在是基础信息,而且是纯静态的,更新能力很差。前面说了,都需要靠人维护,所有的信息采集主要靠人,所以这样的话,存在很多的问题。在空间上我们是数字化了,网络化了,但是我们在实践上,还做得不够,往往是事后发现问题,被动式的,不是主动式的。往往丢几个井盖等这样的问题,都是一些单一的数据,而没有汇整出我们这个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条块化,但没有综合起来。
谈一下突尼斯与非洲危机对城市管理反思。突尼斯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两年了,还是学计算机的,找不到工作,自己摆了一个摊,遭到突尼斯城管的野蛮处理。突尼斯虽然是一个偶然事件,偶然中有必然。突尼斯的失业率百分之二十多,如何使得我们的数字城市对具体事物的管理进入到全面管控,从而对我们的综合决策起到作用?普遍存在的事情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很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带来什么?带来智慧地球,所有的东西,包括已有的系统,包括设施,全部可以连接进来。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实际上IBM的技术理念还是相对狭义的,没有真正落到地理空间上。前面李院士也非常强调云计算和地理信息,云来了的话会要改变我们的方方面面,达到真正的智慧化。
我们的智慧地球,将来由于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物联网--我觉得叫做感知网更好,如果把物联网认为是RFID就太狭义了,是对世界的综合感知,包括地面的,遥感的,卫星遥感是最大的感觉器。智慧化,前面李院士说车自己可以行驶,那样多好。智慧地球将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没有建成,往往一些科幻电影是一个先导。
2012,这个电影对物联网、智慧地球隐含着云计算的一些想象。我们都看过,由于太阳传送到地球,可以感知,可以在三千米的井下探测地底下温度的升高。地震以后,各种感知都传过来,地震包括地震引发的海啸都可以模拟计算,比如说海啸发生以后,高是一千多米,诺亚方舟上每一个门每一个状态,都可以探测到。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达到这样的智慧高度?一定要适时的感知,快速的网络传输,大量的信息传输过来,还要基于知识GIS智能分析。
我们未来的智慧地球,应该是原来数字地球的基础上加物联网,数字地球+感知网+云计算=智慧地球。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智慧地球也是先做智慧城市。
总结了一下,智慧城市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全方位的感知,从宏观到微观,各种更新,无所不在。快速的网络传输,各个方面的融合,各种智能的模型库,使得有各种突发处理能力。
智慧城市的表现能力有几个方面:采集能力、分析能力、通信能力和智慧的处置能力。这样的话达到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建设相应的各种基础设施,包干传感、云平台、网络通信、超算中心和指挥中心。
这是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对于我们的公众来说不需要费那么大劲,有的是公益服务,有的是花钱买的服务。这样的话从城市管理者来说,由于方方面面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采集过来,城市建立起一种动态信息,各种传感器都可以拿来用,曾经做了北京市城市运营的科研,总结出来好几十类指标,总共上千个指标,分为几十类,包括水、电、城管各个方面,这样可以对城市分分钟把脉,整体指标怎么样。就像对人体的监控一样,包括整体状况,都可以检测到,然后相应的采取某种诊疗和治疗的决策。
这是天安门的广场,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人群,原来这是散的,慢慢排成纵队,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这是我们国庆六十周年,检阅部队走完,群众走来。 北京一号,是民营企业发的卫星。现在为北京市包括奥运的召开提供了有益的保障。通过遥感卫星,可以监控三十多种指标,不管是一个数字,而且是平面上、地图上可以展示出动态的变化。前面看的一些例子,非常清楚。对城市的土地、房屋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变化,包括地价、房价很关心的问题,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对城市进行智慧类型的管理。
这样我们可以在空间上安全行政分块,在专业上二十一类指标,交通、市政、医疗等等各个方面,当时做了一个奥运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如果是绿的没有问题,如果是红的要小心,在市领导的手机上有一个体征动态,随时有问题随时进行相应的指挥。实际上数字有一部分智能化了,比如地震,适时监控,让我们的北京一号在地震后二十四小时马上把灾害评估做出来。
还有对核电站泄露的检测,对河流动态的监测。这是我们以前对包头大气环境污染的监测,包括预测。还有对全球的监测,比如碳循环,通过我们的分析碳排放,将来整个全球关于碳排放收费是不得了的事情,如果只是一个碳的输出,我们在国际上就要吃大亏。方教授利用这种方法推算以后,发现我们国家是碳源,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个分析已经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因此更早两年就演示了。
最后想提的,在整个的规划建设中,智慧城市、智慧决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汶川地震以后,我们灾后重建,遥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找到那么多堰塞湖等等。这是映秀,地震以后产生抬升了一两米。映秀的地形没有这么平,是很小的盆地。地震以后松了,泥石流下来,去年那个地方被泥石流全部泡了。由于地震松动以后,地下很容易滑下来。这里存在一个科学决策的问题,为什么不对这个地方进行智能的分析,把信息收集到,通过感知,智能的分析,把这个地方错开,过上几年,冲完之后再建行不行,为什么非要二年完成?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包括我们为什么搞智慧城市。
基于我们的空间技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提高智能化水平,建立起预测预警机制,使得我们的从事由静态信息向动态体征,由被动方式到主动方式,由事后处理到事前预知,达到科学决策新的阶段,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达到全新的阶段,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