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其他 >

CMOS PA陷入成本和性能两难 “单芯片手机”梦受阻(2)

来源:rd3721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5 09:39 
核心提示:但Thomas也坦承,在3G/4G应用上,砷化镓依然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CMOS的成本优势也不再明显,因此在这些无线技术领域,CMOS PA的市场占有率不会有大幅提升。 例如在WCDMA应用中,大电流持续时间较长,电流达到400-5

但Thomas也坦承,在3G/4G应用上,砷化镓依然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CMOS的成本优势也不再明显,因此在这些无线技术领域,CMOS PA的市场占有率不会有大幅提升。

例如在WCDMA应用中,大电流持续时间较长,电流达到400-500mA,而目前2G应用中的CMOS功放,电流超过300mA就无法承受。当然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架构设计提高CMOS功放的性能,但复杂的设计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这些性能挑战是由CMOS晶体管本身的物理结构所决定的。对于CMOS功放,要提高效率,需要较小的晶体管;而要增大功率,又需要较大的晶体管,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SiGe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高国洪表示:“CMOS功放由于输出阻抗极低,又很难建立50欧姆负载的带宽匹配,因此 CMOS 功放输出级的“稳健性”(耐受天线阻抗大幅改变的能力)不太好。为了增强互联网接入能力,增加使用iPhone等智能电话时的多媒体性能,手机网络不断提高工作频率和带宽,CMOS 功放因此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CMOS带来的“单芯片手机”梦想和现实

随着CMOS PA开始商用,将PA和同样采用CMOS工艺的基带、RF和电源管理芯片集成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单芯片手机”,是业界很自然的想法,也是PA CMOS化的革命性意义所在。然而,现实是,,由于对功放和基带芯片的性能要求不同,采用的工艺节点不同,目前来看,将它们集成在一起的可能性不大。

设计功放,器件击穿电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RFMD的专家表示:“对于功放,需要高击穿电压,这需要CMOS有长栅极。但是对于小信号或者基带芯片,栅极长度越来越小。CMOS功放和小信号以及基带芯片要求的硅技术是不一样的,集成在一起很困难。”

现有CMOS功放的技术节点在90nm或130nm,这就给集成CMOS功放设定了一个硬性限制,当射频收发器、基带芯片或芯片组向65nm或32nm演进时,将不得不重建功放架构。此外,正常情况下,若器件向更小的集合尺寸发展,成本会随之降低,而计算速度会进一步提升。但如果集成时要迁就90nm工艺的CMOS功放,基带芯片等的成本降低和计算速度提升就会受到限制。高国洪也表示:“把CMOS 功放与RF收发器和数字基带功能一起集成在相同的芯片上,这样做的价值实际上非常小。”Thomas甚至表示:“从芯片成品率的角度考虑,将不同工艺节点的组件集成会带来更多的成本。”

SiCMOS工艺:通往硅PA的现实路线?

硅基功放包括BiCMOS 和 CMOS器件,使用SiGe BiCMOS工艺的功放既具备接近砷化镓功放的性能,又具备低端CMOS 功放所具备的成本优势。高国洪宣称:“在短期内,取代砷化镓功放的硅基技术将是SiGe BiCMOS,而不是 CMOS。”

成本上,高国洪宣称:“尽管比起 150mm GaAs HBT晶圆,带有8至10个金属层的200mm CMOS 晶圆具有着显着的芯片成本优势,但基于现有架构的CMOS PA相对BiCMOS却没有成本优势。”高国洪解释说,这是因为现在的CMOS PA 架构是围绕RF电感的使用而构建的,能够处理大射频电流,但也因此而需要8至10个金属层。相比180nm工艺技术节点下的传统模拟/混合信号CMOS工艺技术,这些金属层的增加致使晶圆成本提高了60%以上。此外,这些电感也使芯片尺寸大为增加。考虑到额外金属层和芯片尺寸增加的影响, BiCMOS PA 和 CMOS PA的芯片级成本实际上差不多。

性能上,高国洪表示:“目前已达到量产状态 (几乎全用于手机) 的最好的CMOS功放的性能都明显不如砷化镓或BiCMOS功放。而且随着 CMOS 器件的几何尺寸缩小,要获得GaAs 或 BiCMOS 功放性能变得更困难, 要生产出能够克服这种缺点的CMOS 功放还得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并需要新的架构。CMOS PA架构若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不可能克服其性能缺陷。”虽然SOI技术具有提升CMOS PA性能的潜力,但SOI的成本居高不下。高国洪认为,用于射频功放的CMOS SOI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够将成本降至BiCMOS的芯片级成本水平。(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