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中国“织”网:物联网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26 15:29 
核心提示:《 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曾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约11%。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

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曾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约11%。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物联网的产业规模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没有提出目标呢?受访人士均表示,物联网的统计口径还存在较大出入,难以确定产值。

“5000亿元是偏保守的,有的说1万亿元,关键是统计口径的问题,什么是物联网产业,要把统计指标和口径确定好,谈起来比较有意义,所以这个数据整个来看还是雾里看花。”杨光之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物联网分三层技术:底层是感知,需要连接传感器网、RFID(射频识别)等;中间层是通信网络;顶层是智能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控制等。这样一个复杂的产业链,统计口径也相应纷繁复杂。

“到底物联网要包括怎样一个统计口径和范围,这我觉得很重要。”作为物联网传输技术的权威人士,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告诉本刊记者,如果按照工信部2010年认为的这个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的话,五年以后要达到5000亿元还是“有谱的”,7500亿元是属于高一点的预测值了。“没法准确回答,必须先明确统计口径包括什么,然后再统计产值。”

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

“《规划》中没有云计算的影子。”曾经在2009年首度质疑IBM“智慧地球”计划的李广乾表示,《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

他说,物联网以实现物物相联为目的,希望无数物体实现相互的信息沟通,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数据分析层的云计算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跨越发展方向之一,云计算技术在《规划》中的“缺位”令人遗憾。

与云计算在《规划》中的缺位同样有些令人不解的是,《规划》对物联网定义的空白。

在欧盟2009年长达166页的《物联网战略路线图》中,记者看到开篇第一章“物联网的构想”中,从物(things)到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长达24页。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只字未提。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概念定义?杨冰之告诉记者,“物联网定义有据可查的就有78个”。他说,由于各方利益不同,认识不同,导致发展中乱象不断,急需统一认识。

“你我心目中物联网都是不一样的。”杨冰之补充说,认识的错位导致中国物联网发展有失理性:第一,从产业技术到经济技术,很多人对物联网还处在一知半解的认识层面;第二,此次《规划》以及地方规划,都是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信心满满地做,但是究竟怎么落地不是很清楚,政策层面对产业链条的表述也不清楚;第三,企业和风投对物联网业的认识不清楚,而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不是改一个字那么简单;第四,大多数的物联网技术还在实验之中,成熟的商业模式很少,物联网应用模式比互联网复杂得多。

在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在各地的物联网示范工程中,实际上技术不是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物联网具有跨行业和信息化的属性,横向部门间的横向协调能力欠缺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强有力的信息化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李广乾建议。

与此同时,核心技术和标准的滞后,成为业内人士的忧虑。但是,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这一次的技术差距是可以追赶上的。

靳东滨告诉记者,制约中国物联网的技术瓶颈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标准滞后,第二是核心技术落后于工业化国家,第三是运营模式。

“我们差在哪里呢?低端传感器我们已经很多了,包括国外的传感器,也到中国来加工。我们难在高端的现在落后,比如说RFID高频以下的我们能做,但是做微波的和超高频的就困难,目前正在研发;传感器也是,高精的传感器,还要依赖国外进口。”

“两化融合”的未来

规划》公布不久,工信部批复广东顺德创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顺德提出在智能产品方面将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制造业的无人化或许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一条路径。李广乾认为,智能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必然途径,其技术核心无疑就是物联网,但要权衡好投入与产出,量力而行。

邬贺铨则指出,以前提“两化融合”还比较泛泛,而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物联网大量的应用是在行业中,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国家发展物联网的目的,不仅是产生应用效益,更要带动产业发展。有了物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智能化的应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