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宁波市多举措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中国宁波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2-31 15:39 
核心提示:宁波市抓住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依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领先等优势,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一、宁波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背景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关注的热点,是各个城市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机遇,推动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必然趋势。新加坡、台湾等地分别提出了建设“智慧国2015”、“智慧台湾”的计划并加快推进。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中外嘉宾汇聚宁波,共同探讨城市信息化发展走向——智慧城市。宁波市抓住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依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领先等优势,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在《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列入全市“六个加快”重大战略。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决策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中央新闻联播作了报道,各大媒体都作了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等国内一些权威专家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赵书记、吕省长对宁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作了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二、宁波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应用商业模式创建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为建成智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应用体系建设。争取到2015年,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社会管理三大应用体系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行列,全市80%的规上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港口物流领域普遍应用,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网上就诊预约、网上诊疗信息查询、网上医疗咨询、远程医疗等服务更加普及,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共享基本实现。

2、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到201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上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3、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深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等五项工作。争取到2015年,先进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6%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比较完备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市和各县(市)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城市能源、给排水、交通、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感知化建设取得进展。

4、大力推进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重点是推进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化、信息服务均等化、公共场所上网环境建设等工作。争取到2015年,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和就业创业等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左右,走在浙江省前列。(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