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移动支付2012:远程为王,近场可待

来源:赛迪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2-30 12:21 
核心提示:2011年,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元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在经历了2002年-2010年的沉淀和积累之后,在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于两大支付模式未来的走向,业内专家认为,2012年将是“远程为王,近场可待”。

2011年,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元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在经历了2002年-2010年的沉淀和积累之后,在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于两大支付模式未来的走向,业内专家认为,2012年将是“远程为王,近场可待”。

2011:移动支付元年

时隔九年之后,移动支付行业在2011年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

在这个被业内誉为“移动支付元年”的2011年里,移动支付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仿佛就在一夜之间,移动支付伴随着苹果手机、安卓系统席卷了人们的生活,从老牌移动支付企业联动优势的“网银网关支付”、“通信账户支付”到银联的无卡支付,从线上的支付客户端,到线下的条码支付,人们在电视里、广告里随处可见移动支付的产品和宣传。无论是运营商、银联、各大银行,还是各大第三方支付企业,电商企业,移动支付行业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在摩拳擦掌,抢夺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总额将达481.4亿元,同比增长149.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突破1.9亿。12月6日,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报告也指出:“目前,全球将近四分之一(24%)的用户在购物时使用手机付款,而不是现金和银行卡。”移动支付市场的兴盛,可见一斑。

对于2012年移动支付的发展,业内各方一致看好。业内人士指出,在3G网络日益完善,移动终端日益平民化,电子支付日益常规化的环境下,2012年移动支付必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咨询公司的一组预测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来自艾瑞的观察家指出,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在2013年底超过2000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4.8亿。

看似已然明朗的发展态势下,2012年整个移动支付行业发展依然潜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爆发式增长已然成为行业大势,那么,什么将会是引爆这场增长的“导火索”?

近场,远程,谁主沉浮?

事实上,移动支付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行业。据了解,早在2002年,国内第一个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和第一套移动电话自动售货机系统就已经在重庆正式商用。早期的移动支付以远程支付为主,即通过STK、短信、WAP、USSD等方式完成完成远程交易以及时下流行的手机客户端、应用支付插件等内嵌支付平台模式完成远程交易。后期,伴随着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成熟商用,移动支付的另一个分支——近场支付也逐渐发展起来,2007年6月,也是在重庆,国内第一个非接触式手机钱包业务——“长江掌中行”正式商用,由此移动支付领域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两分天下的格局逐渐成形。

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行业各方对于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探索从未停止。以老牌移动支付企业联动优势的业务发展为例,移动支付近场与远程两个分支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从2003年的短信支付,到04、05年的通信账户支付和手机银行卡支付,再到后期的“手机钱包”、“嗖付”、“资金归集”业务,联动优势与整个移动支付行业一起见证了远程支付从1.0时代(短信、手机网络支付)向2.0时代(客户端、插件支付)的过渡,也见证了近场支付从SIM-PASS,RFSIM到NFC的转换过程。对于何种模式占据了行业发展的主导位置,业内各方莫衷一是。

联动优势市场与战略合作部总监凌翔介绍说,目前在整个国际范围内,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之争也尚无定论,各国根据国情的不同,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支付模式作为主导,从而导致了两种支付方式的不同步发展。例如,在金融发达地区(如欧美国家)的移动支付发展模式以远程支付为主,因为这些国家的信用卡业务较为成熟,基于信用卡的远程支付成为移动支付主流。尽管今年5月GOOGLE钱包的推出让人看到了欧美国家在近场支付领域的新尝试,但截至目前GOOGLE钱包与远程支付新秀SQUARE的业绩数据还是证明了欧美市场远程支付地位的不可撼动。

凌翔同时介绍说,与我国比邻的日韩两国选择了迥异于欧美市场的近场支付模式,以日本NTT DoCoMo为例,其提供的手机支付从一项电子货币服务延伸到了信用卡、电子票据(登机或者进入影院的电影票)、合作商家的会员折扣卡及电子钥匙等功能。目前,在韩国moneta和k-merce成为了韩国两大移动支付品牌,占据着韩国移动支付的半壁江山。

步入2011年,我国的移动支付在近场与远程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中国电信的翼支付成为近场支付的典例,而支付宝、银联等推出的手机客户端,联动优势推出的小额支付则成为了远程支付发展的代表。种种现象为2012年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平添了多种猜想。(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