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力:低成本为手机银行的优势
11月29日-30日,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在北京举行。在30日的演讲中,多位嘉宾作出了精彩的发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所庾力在演讲中表示手机银行业务操作的成本约为实体银行的五分之一。她还表示,大众认知度及对资金安全的担忧为手机银行发展的瓶颈。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感谢主持人侯老邀请我上台做致辞!同时感谢主办方中国通信学会邀请我参加第六届移动支付年会,非常高兴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致辞呢?也就是一句话吧,祝贺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顺利!祝贺移动支付产业有更加丰硕的前景和成果!也很高兴大会给我时间,我也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中国人民银行对于移动支付方面一些粗浅的想法。
刚才有人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我是中国人民银行局金融市场研究处,电话66194272。我讲的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移动银行的概念、国际经验、我国目前的情况、重点向农村地区推进。
移动银行的概念是我要讲的第一部分,因为我不同场合已经讲过几次,每次要把移动银行的概念首先推出,我们对移动银行或者手机支付的认知程度在中国还不是很高,所以我们想把这个概念要广泛宣传出去,使它的好处让众人知道,所以每次都会介绍一下它的概念。
什么是移动银行?移动银行英文的名字Mobile Banking Service,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我讲也是班门弄斧,请大家多指正。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它是继ATM机、POS机和网上银行之后又一种新兴的,无分支网点的银行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外已经方兴未艾,逐渐的大规模兴起来了。我们上次参加一次研讨会,商业银行的很多专家把移动银行就作为网上银行的一个延伸。移动银行本质上就是移动业务和银行业务的整合,移动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服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基础上,更容易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真正实现了4A,也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任何人使用,移动银行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移动银行实际上手机的迅速普及为移动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移动银行借助便捷性、低成本和广覆盖等特征,手机支付是移动银行主要工具。
在座都是工信部的领导,我的数据不一定很精准,但是我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手机现在普及率在中国是相当的高的。工信部消息称,2011年6月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2054万户,大约9.2亿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Google和IPSOS Rechearch联合调查,近日公布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城市职能手机普及率达到35%,超过了智能手机起步较早的日本和韩国,仅次于新加坡和澳大利亚。
据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电信联盟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超过100%,其中俄罗斯、香港、南非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均超过150%,即便在欠发达国家手机普及率也从5年的5%增至34%。02年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手机普及率超过百分之百。那么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全球的手机普及率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那么什么叫手机银行呢?手机银行就是通过将手机的号码与银行帐户绑定,客户可以通过手机使用各种银行服务,作为新兴移动服务的终端,一部手机就等于一张银行卡、一个POS机终端和一个网上银行的终端,我今天的标题会议指南里没有印,其实我的标题就是《手机银行在中国前途远大》。手机银行可以汇集帐户管理、转帐汇款、消费支付、存取款、信用卡、咨询和客服等各种银行服务功能。工商银行(601398)现在开发了手机银行业务18种功能,一部手机可以管理个人所有的金融帐户,满足全部投资、理财和消费等需求。
发展手机银行有哪些好处呢?对银行而言,手机银行把通信优势和银行服务功能结合起来,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包括银行网点构建和维持传递渠道的成本,以及为用户服务的成本。对客户而言,利用手机的随身携带和随时操作的特点,既解决了方便性的问题,也解决了及时性的问题。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既提升了增值服务,也拓宽了业务领域。
手机银行主要是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目前咱们国内基本上实现的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另一种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手机银行模式,移动运营商凭借移动通讯技术、市场网络和客户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相应的手机银行业务,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方面,商业银行是其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在金融方面的资金结算后台。(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