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财险副总裁:物联网时代的健康管理与保险(3)
四、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和保险应用设计
就传统而言,健康保险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保险公司,也包括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保险公司在面对健康保险这道题的时候,成绩总是差强人意。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这个问题均开展了长期、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但几十年过去了,仍然缺乏广泛适应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分析和研究健康保险经营困难原因的时候,有几个基本结论:一是存在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研究表明: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中,保险欺诈损失占总保费的10%左右,而我国这个比例则可能超过10%。二是缺乏有效管控医疗机构的手段,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存在“大处方”和“过度检查”等问题。三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价格中利润和渠道费用占比过高。四是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导致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的情况更不理想,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位列第144位。
在我国保险业的转型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特别是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去解决。就健康保险而言,这种新技术就是物联网,我们需要通过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去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要把这种创新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国家卫生总体绩效,实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平供给,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紧密联系。在推动国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成就我国健康保险业的新发展。
就具体的应用设计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解决方案,一是家庭(个人)解决方案;二是社区(单位)解决方案;三是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解决方案。
家庭(个人)解决方案是基础。从经营理念上,应当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人们并不希望得到健康保险的赔偿,因此,要全面导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让更多的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从保险公司得到的不仅仅是保险保障,更重要的是基于健康管理的健康状态。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家庭建立“虚拟和自助的检查和诊断中心”,利用突飞猛进的感应终端技术,围绕着生物计量识别与表述,重点解决“望闻问切”的问题。从现有的技术看,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体重秤、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仪、血液检测器等终端,实现对气色、体重、体温、血压、脉搏、脉象、心率、舌苔、眼球、血液、体姿、平衡能力等主要健康指标的监测。同时,还可以根据特别需求,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如为孕妇提供胎心仪,为婴儿提供温度监控仪等。此外,更重要的是导入健康指标动态评价和监管体系,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指标监控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康复和治疗方案,确保被保险人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社区(单位)解决方案。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社区将成为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特别是将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微观基础,这个微观基础的特点是具体实施社区成员的健康管理,同时,提供一种就地和中继的医疗服务。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对社区成员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三大功能:一是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动态评价社区成员的健康状况,提出医疗和健康管理建议,并监控和评价实施情况;二是提供前端检查和远程诊疗服务,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相对专业设备的配置,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类专业的检查,并与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为社区成员提供远程专家会诊服务。三是提供对慢性病以及各类特殊需求社区成员的动态监控、健康管理和紧急救助。我国慢性病的特点是缺乏早期筛查和发现机制,缺乏个性化治疗和动态评价,缺乏有效的健康指导和管理等,而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依托物联网,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这个任务。同时,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老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通过运动、体姿、生理和环境感应系统,能够确保老人走失、摔倒、触电、煤气中毒、心脏病突发等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救助。
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解决方案。医院在一个国家的卫生体系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并承担着管理中枢的作用。目前我国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医疗资源的总体短缺且分布不均衡,而这些问题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难度。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则能够较好地兼顾各方利益,破解难题。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广泛、充分和高效的会诊系统,确保会诊各个方能够实时地获得现场检查和治疗的影像和数据信息。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作为会诊前端的作用,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的交通和时间负担,也可以缓解医院接诊的压力。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在线视频技术,逐步构建“网上门诊”体系,对门诊需求进行分类,引导部分可以采用远程方式处理的门诊,通过“网上门诊”完成诊断与治疗。与之配合,要建立“网上门诊调度中心”协调和匹配医患时间,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开展医生资源管理的“SOHO”模式,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生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此外,“网上门诊”可以广泛应用在复诊和回访领域。三是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数据库,特别是在依托物联网,能够极大地丰富电子病历的数据,使得诊断和治疗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药品配制的个性化。
最后,物联网在卫生体系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属于社会管理层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加以定位、协同、协调和推动。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数据标准,确保不同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和交换。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