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为何推广这般难
在日前北京国际智能卡展上,参展工作人员把手机与公交卡刷卡机轻轻接触一下,就完成了乘车买票,实现了手机支付系统功能。据介绍,这是一款基于SIM卡一体化移动支付产品,不仅支持正常的手机通信,也支持公交、地铁、小额支付“刷”机支付。
上班乘车,手机轻轻在感应器上一刷,车票就买了;到了公司,手机自动感应门禁,门就开了;在食堂吃饭,可用手机刷卡买餐……方便快捷的手机支付,在我国已推广10年,但目前用户仅有2000万;而人口不到我国1/10的日本,2008年用户就超过4900万。
为什么手机支付推广难?
市场潜力巨大
规模将数十倍于目前电子商务市场
移动电子商务专家罗健介绍:“简单来说,移动支付,也即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并非新鲜事物,在日韩、欧美等地区,其业务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罗健介绍,移动支付发展得较好的日本2008年用户就已达4900万。目前,日本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受理点约11 万个,大约60%的用户每周至少会使用一次支付功能。
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超过1.086亿用户今年将会使用移动支付服务,较2009年上升54.5%,而全球2.1%的手机用户将会接受移动支付。中国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张琪在2010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表示,预计到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的整体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8600亿美元。
3G门户总裁张向东认为:“我国手机用户的增加,以及3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付诸实施等,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手机用户突破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2.77亿,3G用户数超过2500万。易观国际预测,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30.1亿元,至2013年将达到235.1亿元。
“近两年以来,国内的三家运营商都加大了在手机支付上的投入力度。”罗健介绍,中国移动1月在上海推出手机体贴票和手机世博票业务,并在湖南、广东和重庆等省市推进移动支付试点工作;中国电信继去年5月推出手机缴费、手机订购及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业务后,2月又正式推出“翼支付”,客户可以持天翼手机在超市、便利店、商场等特约商户进行购物;中国联通去年4月在上海推出手机公交卡业务。中国银联和第三方机构也纷纷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移动支付的商业试点,结成“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张向东分析:“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数十倍于目前电子商务市场,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标准瓶颈制约推广
历经10年发展用户规模仅2000万
“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已有近十年历史,但目前2000万移动支付用户,相对于8亿移动电话用户,比例显然很低。”第三方支付机构易宝支付CEO唐彬介绍说。
为什么方便消费者、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移动支付在中国普及不开?专家们表示,“并不是有关部门和企业不愿意推广,而是标准瓶颈制约了推广的力度和速度。”
“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主流技术方案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SIM—pass终端技术方案,另一类是基于2.4GHz的RFID—SIM卡方案。”移动支付资深专家钟卫介绍说。(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