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5000亿物联网虚实:政府买单是关键 市场待爆发(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浠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3-01 11:11 
核心提示:2009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觉得物联网时髦,不认为有什么实际作用。但现在,很多企业会想用物联网来提升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会想有谁能提供这方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我所看到的行业需求是自发产生的,而以

“2009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只是觉得物联网时髦,不认为有什么实际作用。但现在,很多企业会想用物联网来提升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会想有谁能提供这方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我所看到的行业需求是自发产生的,而以前基本只是被灌输了这一概念。”一位长期研究物联网,目前从事物联网行业并购的人士称。

在从事了20余年物联网相关工作的陈长安的理解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目前物联网都处于起步阶段。

从2005年“物联网”这一概念出炉后,这一看上去颇“酷”的概念不断被各行各业提及,被认为是未来经济世界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也是一个大的必然趋势。而让概念落地的最显著推动力是政策。相比于国外,国内物联网的一大发展优势,便是源于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2012年2月份,工信部正式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将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明确为支持重点,并明确在九大领域开展示范工程。

一年后的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这让物联网再度充满想象力。而根据新华社此前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保守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1%左右。

一家上海私募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记者,“物联网是一个大的趋势,把原本定性的东西给定量化,从这个维度看,甚至城镇化都可以有新的解读。以后物联网发展起来以后,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都会降低。”

智能应用的未来

物联网概念何其大,其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则参差不齐。

在物联网的逻辑架构中,呈现“中间强,两头弱”的格局,而投资机会则恰好相反。“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是相对成熟的领域,现有的技术储备基本够用,而感知层与应用层相对而言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很大。”前述分析师称。

此前,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出台时,智能卡技术、二维码识别、RFID片、传感器等细分行业被认为发展前景广阔。

其相关的上市公司东信和平(002017.SZ)、恒宝股份(002104.SZ)、新大陆(000997.SZ)、华工科技(000988.SZ)、达华智能(002512.SZ)、中瑞思创(300078.SZ)、汉威电子(300007.SZ)、聚光科技(300203.SZ)等在资本市场上多受追捧。“长电科技(600584.SH)、东信和平、高鸿股份(000851.SZ)、新大陆等公司此前也被资本市场关注得较多。”前述从事物联网行业并购的人士表示。

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物联网目前的整体景气度并不高。“在经济不好的大背景下,投资的逻辑会有所调整——更倾向于由政府买单的物联网行业,其需求更确定。”前述从事物联网行业并购的人士称。

另外一个现实情况是,物联网的“盈利模式”至今还不够清晰,大量的投入、应用都还只能是由政府来买单。(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