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G WiFi WiMax三大技术领衔无线监控(2)
WiMax或卷土重来挑战无线监控
对此,天地伟业张祖刚则做了更深入的解释:“虽然部分人依旧唱衰WiFi,但无论是3G还是TD-LTE,或者是将来的4G,从容量、成本等方面都绝对没有可能支撑无线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使用者一多,网络就阻塞。而WiFi接入由于速度快、成本低,将成为分流数据流量最适合的手段。”因而,无线城市的建设排头兵非WiFi莫属。
3、WiMax或卷土重来
由WiMax论坛提出,并于2001年6月成形的WiMax,是IEEE 802.16以太网络的接口标准,就如WiFi是802.11以太网络的标准一样,而其最初也被定位为取代后者的一种新的无线传输方式。由此,WiMax一经推出,即受到众多无线产业界的追捧,亦成为近几年里行业最热门的词汇。
客观的讲,WiMax在全球的业务发展表现不俗。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WiMax的鼓吹者玩得如火如荼,然而在中国境内却吃到尴尬的闭门羹WiMax至今仍未获得工信部的落地牌照。
实际上,WiMax早在2007年就登陆中国,而且着实火了一把。先是3月份,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召开WiMax宽带无线接入试验项目鉴定验收会;其后,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即表示,为准备北京奥运,到2008年第二季度前,北京市将设置建设150个WiMax基站,覆盖北京市90%的主要街道;同年,中国网通也正在积极测试WiMAX,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网通公司已开展了WiMax试点工作,其中广东网通WIMax无线宽带接入工程总量为600余套,被称之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WIMax项目。当年WiMax商用试验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十分热火。然而进入2008年,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3G业务的渐次展开,WCDMA、CDMA2000和TD-SCDMA日趋火爆;在一片喧嚣的通信市场上,WiMax却很少被人提起。
WiMax在中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本来前景暗淡的WiMax在中国无线城市的热潮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目前广泛使用的WiFi只能解决室内覆盖,而固定WiMax(802.16D)无法实现移动中的高速上网,使无线城市随时随地可以接入高速上网的愿景大打折扣。而移动WiMax(802.16E)可以实现移动中的高速宽带接入。”
三山科技宋华通说。从目前来看,WiFi+WiMax是无线城市最佳的方案。其补充道:“无线城市的第一代技术,在小范围区域内解决了小部分人上网的需求,但后来运营商和用户明确表示了更强烈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改善网络。在WiFi+WiMax的方案上,WiFi用于室内覆盖以及大楼附近地区的热点覆盖,室外大范围覆盖则利用更有优势的WIMax来实现,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十几公里,可以让一个终端从室内到室外无障碍地实现移动漫游。而且WiFi与WiMax的切换问题已经解决。”
除了与WiFi合力打出组合拳外,WiMax也正在探索与TD-LTE的联姻共谋。借助TD-LTE的在中国本土的势力,WiMax或能打进主流市场。三山科技宋华通表示:“弱弱联合,消除TDD制式之间的内耗,在未来4G发展中,也许不仅仅是TD的机会,同样也是WiMax的机会。”
而在监控行业中,目前在国内有部分高档小区的无线监控已有应用到WIMax技术。就未来发展看,WiMax也适合用来组建远距离的专网,比如石油、石化和铁路等系统,用它来实现管道、路段上沿路的监控和通信。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