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技术 >

工研院:造RFID全自动封装线,为物联网提供核心装备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06 14:50 
核心提示:工研院全力推进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成果“RFID全自动封装生产线”在广东的成果转化,为物联网提供核心装备;为广东省封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定制多台RFID封装设备,对推动广东构建物联网自主创新产业链意义重大。

在广东“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的强大呼声下,大量科研人员“孔雀东南飞”,许多科研机构挥师南下,甚至“海外兵团”跨海来粤。这些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到来,不单壮大了广东科研队伍和科研能力,更给广东科研体制带来了活力和清新的风。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就是南下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扎根广东结出的“奇异果”,两个全新的科研机构在运行机制、创新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实现“穿越”,开拓了科技与产业化结合的新途径。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利用自身制造学科方面的优势,与东莞市政府合作,建立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简称工研院);也是这一年,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力南下深圳,成立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简称华大基因)。

运行机制“穿越”: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

工研院和华大基因都是事业单位,但都没有事业拨款,全靠自己;搞着国家和世界领先的科研研究,却又财源广进,从不差钱。较之传统科研机构,他们没有国家固定的资金保障,但他们可以“锦衣玉食”,因为他们都实现了运行机制的“穿越”——

工研院的建设主体虽然是华中科技大学和东莞市政府,性质为非营利性事业法人单位,但是却没有编制,没有事业拨款,每年通过竞争和科研实力争取政府科研经费,为企业做技术服务,孵化高成长企业等实现自收自支。

工研院副院长刘国祥介绍,工研院大楼的建设过程可以从侧面反映这种运行机制的变化:大楼当初建设时,东莞市政府直接拨付款项,工研院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土地招拍挂,中标后开建,与以往政府建好配套设施提供给科研机构免费使用或收取低廉租金的形式完全不同。

迄今为止,工研院争取到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产业共性技术重大科技专项“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技术”等多个项目的立项,共申请各类知识产权百余项;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集中式技术服务,投资兴建了一个4.3万平方米的产业孵化园及3个产业基地,孵化出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同样,华大基因也是致力于公益性研究的事业单位,不是体制内的科研机构,没有事业拨款。院长汪建说,我们也是企业,一边做科研一边赚钱,科研很赚钱。他曾自豪地公开他们的“五个一”:每月发一篇论文在《自然》系列、《科学》上;每一篇论文能被引用100次;发一篇论文能赢得1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培养出一个科研团队,团队中论文第一作者的年龄在25岁左右;获得一批专利。

华大基因的“五个一”对体制内的科研机构来说,无论是学术科研成果还是赢得的投资,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们自己却认为并不存在什么玄机,只是坚持了“三带”:“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这一模式让华大基因通过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水稻基因组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家鸡基因组计划,启动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世界三极动物基因组计划、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等一大批任务,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中心,在基因组和生物信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诸多学科走在世界前沿。

同时,华大基因建立了克隆、健康、农业基因组、蛋白等产业孵化平台,致力于开展人类健康、规模化重要物种、重要经济动植物等基因组研究及应用,大力发展科技合作与科技服务产业、医学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现已实现了每年3倍的经济增长。仅仅扎根广东5年,华大基因的收入从千万元到亿元再到10亿元量级,今年的目标则是30亿元。

用人机制“穿越”:不以年龄论资格,不以学位论英雄

在人才的聘用上,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最大限度体现人才价值。

在工研院,年薪最高的不是院领导。不管是教授、博士,还是普通员工,都按照业绩进行激励,甚至连只有高中文凭的技工也有可能拿高薪。2009年,针对大朗毛纺专业镇装备落后的现状,想要开发电脑横机控制系统,以提升现有装备的自动化程度,但由于只懂数控软、硬件方面的技术,缺乏横机工艺相关技术人员,横机系统迟迟开发不出来。情急之下,工研院数控装备事业部决定大胆聘用只有高中学历但是有20年横机行业经验,熟悉编织工艺的师傅钟才明,并给他当时工研院最高年薪。在钟才明指导下,研发人员改善了横机编织工艺,工研院自主研发的电脑横机控制系统很快面市。

在人才的招揽上,工研院走了一条从“近亲”到“远亲”再到“远邻”的路子:建设初期的30多名人员大多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师或研究生,是谓“近亲”;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吸引了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西安交大等其他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是谓“远亲”;为实现更大发展,工研院还积极引进香港及美国等地的创新团队,金融、企业等各领域是谓“远邻”的优秀人才,逐渐建立起一支500余人的研发团队。

而华大基因的用人机制就更让人倍感“穿越”,绝对是“英雄不问出处”,以实战选将:

——拥有北大数学、计算机和生命科学3个学士学位、北大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的王俊,34岁已是执行副院长,多次领军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在《科学》《自然》等国际著名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2篇;

——19岁在北大就读三年级时退学加入华大,24岁就率领800人研究团队的李英睿,25岁已是华大基因科学内圈负责人,迄今在《自然》系列和《科学》上发表论文16篇;(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