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物联网的得与失
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高交会上,物联网成为最大热点。会上有消息称,在资金投入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设立的物联网专项基金,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百亿元;重庆市提出到2015年将完成物联网产业投资390亿元、产出突破1500亿元;福建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的种种不足也已暴露出来,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就在会上提出,中国物联网迫切需要突破核心技术、建立产业标准体系,也对一些地方盲目投资、圈钱圈地的行为提出了警醒。总之,细细梳理2011年物联网的发展,得失相随,喜忧参半,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明显的“有产业基础,缺核心技术”的特征,整个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得:产业基础立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先导型、支柱型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的比例将达到8%左右,物联网作为新一代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2011年版》分析:“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投资前景巨大。”
推战略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10年,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强调,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2011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6月又修订了《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了为物联网企业提供场所服务的贴息。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持续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2011年11月16日至2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工信部科技司一位负责人透露,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物联网规划》)将在近期出台,规划将从产业、财税等方面,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物联网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10个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培育100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做好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
同时,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无锡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发布了大力发展物联网的规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种种情况表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立产业
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形成。
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易观国际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分别增加到1500亿元、1000亿元、1100亿元和650亿元。
国内物联网产业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但它从起步、成长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尚需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从目前来看,感知层面的技术、网络设备企业将提前分享市场增长收益。(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