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存在着问题分析
2010年6月8日,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正式成立。这个工作组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9个成员单位,以及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中国急诊医师协会等14个观察员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将紧紧围绕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加快推进我国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国标的制定,同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CNNIC分析师李长江认为,物联网领域联合相关标准化资源,加快标准化工作总体方向和工作思路是正确的,但对标准化工作进展和成果不要盲目乐观,冷静看待这一工作组的成立,切勿以为物联网就快要实现标准化了。
虽然目前,关于物联网的内涵等理论认识并不统一,不过,基本上大都承认,物联网涉及面广、影响大,从感知层、网络层到应用层,无所不在,其标准工作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目前,影响物联网建设的因素之一就是标准的缺失和缺乏协调统一,行业内、行业间互联互通的程度较低,无法发挥规模化效应,物联网的显着优势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加快物联网的标准化建设是应当的,联合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现有标准化资源共同制定标准的工作思路也是正确的。不过,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联合工作组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仍有待观察。
一是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够,标准之间交叉矛盾时有发生,导致社会各界无所适从。
二是标准制修订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些标准刚制订出来就已经过时了。
三是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标准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很差。
四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程度较低,已参与的大都是并不处于核心的标准。
联合工作组的成立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对联合工作组持期盼态度,可惜的是,我没有从《关于成立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的倡议书》看到相应的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倡议书本身是不要求包含这些内容的,不过与这则消息对应的各种资料介绍中也很少涉及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内容。因此,不要看到这个联合工作组的规模如此之大,就认为物联网的标准马上就要统一了,实际上,规模越大,行业越广泛,表明标准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越多,技术兼容难度越高,实现标准统一和真正付诸大规模应用的成功率越低。
况且,在传感器领域具备强大技术实力、掌握RFID及其编码体系的跨国大企业如何看待这个工作组,这也是潜在的影响我国物联网标准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